家具设计师培训班实战课程

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当前位置:
唐人说新零售 | 新零售与整装发展有什么关系?

 

很多熟悉我们的读者可能知道,我们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整装发展 。本章我们将这两个主题放在一起来研究。我们认为,整装本身就是泛家装行业新零售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所以说,整装发展也是泛家装行业新零售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装消费需求

 

一切还是从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谈起。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我们行业是家居行业,认为我们行业就是销售家居产品的。我们也是以家居企业来称呼那些生产企业,认为他们的经营目的,就是要满足消费者对家居产品的需求。

 

家居产品、家居企业、家居商场、家居经销商。我们显然是处在一个家居行业的环境中。甚至我们行业的媒体,也都是“某某家居”来称呼。

 

我们似乎也感到一点不安,认为家居之外似乎还应该有些什么。于是乎我们又用了泛家居这个概念。所谓泛家居,虽然还包括了非家居的部分,但其中心依旧落在了家居上。

 

行业发展以来,我们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和这样的概念。甚至我们行业的新零售发展,似乎仍然落在了家居上,是家居新零售的发展。

 

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我们来分析两个案列。一是以网络团购起家的齐家网,早年的主营业务是建材的网络团购,可是它的品牌宣传语却是“让装修像喝茶一样轻松。”问题是:做建材团购销售为什么要让装修像喝茶一样轻松?

 

另一个是某家居商场,主要的商场标志是什么什么国际设计中心,然后还有一个副标志,具体说明了商场是卖什么的。其付标志是:建材、家具、家装。问题是:设计、建材、家具和家装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

 

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消费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基本消费需求?

 

理解这个问题,才是正确认识我们行业的基本点。

 

不难看到,所谓家居行业的消费者,其实他们的基本需求是装修一个家。他们的基本需求是家装而不是购买家居产品。

 

因此,我们行业就是家装行业。为了区别于传统的家装,我们又称之为泛家装。

 

我们是在2014年6月正式提出泛家装这个概念的。当初的动机,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描述电商发展驱动下的行业发展趋势,因为那时我们已经感觉到用家居来描述行业发展的特质已经不够了。

 

泛家装与泛家居虽一字之差,然而对行业发展的理解和影响却完全不同。我们对“泛家居”这个概念进行过分析,与“泛家装”这个概念相比较,认为它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概念不清晰。人们对“家居”这个概念各有不同解释,其中一个关键是“家居”这个概念中是否包含了“家装”。我们通常在使用中,也在不同概念之间进行切换。比如,“家居商场”中的“家居”概念,“家居”包含“家装”吗?我们常说“家居企业”,其中包含家装公司吗?

 

仔细分析,“家居”这个概念更多地是指居家关联的产品,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下并不包含“家装”;

 

其次,是概念的重点问题:“泛家居”更多是涉及“家居”,重点还是家居产品;而“泛家装”强调的是家装。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所处的行业是家装行业,其他一切活动主要都是围绕家装这个核心功能展开的,消费者也只有一个需求,就是装修一个美好的新家。

 

而“泛家居”则有点不痛不痒,没有聚焦家装这个核心消费需求。从战略上就容易失去聚焦的方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用用户的思维来思考。我们消费者只有家装的需求:他们会寻找合适的家装公司,他们会寻找合适的家装主材,他们会研究什么价格比较合理,他们会为新家挑选家具,他们会关心装修的质量问题,他们......但唯独他们不会做的,可能就是用“家居”这个概念来思考他们家装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从家装消费者的词典中,我们能够发现“家居”这个概念吗?

 

还有一些人用“家居家装”来描述我们这个行业。但是问题是:家居和家装究竟是一个行业还是两个行业?家居和家装的关系是怎样的?家居和家装究竟哪个更重要?

 

总之,不认清我们行业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就无法认清我们行业的本质,无法认清我们行业发展的方向。

 

家装要素的有效组织

 

我们所处的是家装行业。我们行业消费者只有一个基本需求,那就是装修一个家的需求。

 

所以,我们行业的使命,就是能够有效地进行家装要素的组织。

 

作为家装,我们有三大基本要素:设计要素、材料要素和施工要素。如果延伸开来,家装运营中的一些内容也构成了家装要素,比如说营销要素、管理要素和系统要素等。

 

我们是在2015年底左右首先提出家装要素有效组织这个新的概念。记得刚提出来时,确切地说是“家装生产力要素的有效组织”,因为当初就是考虑到了除设计、材料和施工要素外的其他一些抽象的家装要素。但是后来觉得那样提的话太抽象了,不易于概念的推广,所以后来就简称家装要素,也把研究聚焦在设计、材料和施工三大家装要素上。

 

明眼人已经看到,传统家装公司实际上就是对家装三大要素的组织。当然不是所有的传统家装公司都能够组织设计、材料和施工三大家装要素。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传统家装公司才能够对家装三大要素进行组织,只是还谈不上组织的有效性

 

那么,怎样的家装要素的组织才是有效的呢?我们又回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理论上。判断家装要素组织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

 

从这里,我们应该首次看到了新零售与整装之间的关联:就材料要素的组织来说,家装要求的是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而家居产品的新零售(也就是材料要素的销售)要求的也是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问题是:家装公司材料要素的组织形式与销售有关系吗?

 

我们来看一下传统上行业是怎么来进行家装要素组织的。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点:

 

首先,传统家装要素的组织基本上是围绕建材和家具等家居产品展开的。这是行业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历史上最早的材料要素的组织应该是自发的,其组织形式是已经逐渐被遗忘的“建材一条街”。后来建材市场和家居商场出现了,成为材料要素的主要组织者。

 

施工要素的组织是由传统家装公司来完成的。除极少数家装公司实行全包外,半包和清包的形式实际上就是施工要素的组织。即使是全包,家装公司也基本是依赖家居商场中的经销商来实现的。

 

那么设计要素呢?在传统家装要素的组织形式中,设计要素是无组织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有专门分析。

 

问题是,传统家装要素的组织形式有什么问题?它符合“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这一家装要素组织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吗?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传统家装要素组织形式下的用户体验问题。

 

传统家装消费者的一般消费程序是:首先,由家装公司画出装修效果图来,然后再到家居商场或建材市场去购买材料。可是,每个商场都有好几百个品牌,每个建材品类也有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品牌。

 

对每个家装消费者来说,他所关心的是这样三个问题:对于某个品类的产品,我应该购买哪个品牌的产品?我应该购买这个品牌的哪款产品?什么样的价格是最合理的价格?

 

家居商场能够回答这三个家装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吗?显然不能。因为家居商场希望更多的品牌入驻商场。如果要回答这三个问题,那么商场就要帮助消费者择优挑选品牌,可能每个品类仅需少数几个品牌就足够了?可是商场的空场又怎么办呢?

 

所以家居商场不可能帮助家装消费者来择优挑选品牌。

 

更可怕的是,家装消费者要在商场中购买15个以上品类的家居产品,他的那三个问题要反复问15遍以上,而且还都没有人能够帮助回答这些问题。

 

家装消费者在家居商场能够有好的用户体验吗?

 

再来分析一下传统家装要素组织形式运营效率的问题。

 

前面已经谈到,传统家居商场的经销模式属于单品类的产品经销模式。即每个家居企业都独立发展自己的经销体系,独家代理经销家居企业的单品类产品。即使是大家居企业,也仍然没有摆脱这种单品类经销模式的束缚,而是将大家居战略化解为多个单品类经销。

 

我们同时还知道家装消费者要装修一个家,需要购买15个以上品类的装修材料。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家装消费者要为这15个以上品类的材料支付15次以上的独立获客营销成本和其他经销(包括人员、场地等)成本!

 

针对每个家装消费者的家居产品的营销就需要15次以上重复的获客成本!这在获客越来越难,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接受的事实。

 

当然,从家装过程的运营来说,这还远远没有结束。单品类经销模式还涉及到装修过程中材料的测量配送和安装服务的效率。对于定制产品来说,每个品类都需要独立的测量配送和安装服务。其他单品类产品也涉及到产品的独立配送上门成本(包括消费者自己购买后带回去送到工地)。

 

这样的运营,能有效率吗?

整装运营的崛起

 

无论是从用户体验来看,还是从运营效率来看,行业都迫切地需要一场变革。

 

就在这个时候,由互联网所引发的互联网家装出现了。

 

我们开始是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家装的,但总是有点勉强。我们也曾经说过,互联网家装中的互联网,和老婆饼里的老婆一样神秘。

 

其实互联网家装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家装要素组织形式,它将家装要素中的设计要素、材料要素和施工要素完整地统一起来。

 

与传统家装公司所不同的是,除了施工要素的组织外,互联网家装公司通过设计主导权,把材料要素也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家装要素组织形式。

 

我们需要从家装要素有效组织形式上来重新认识互联网家装和整装。

 

这个新的家装要素组织形式,显然克服了传统家装要素组织形式中用户体验差和运营效率低的问题,朝着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方向发展。

 

而整装发展则是互联网家装运营模式的自然延伸,除了家装主材外,它还包括了家装所需消费的其他家居产品,如家具、软装、家电等。也就是说,与互联网家装相比,整装包含了更多更全的家居产品。

 

整装将成为未来家装要素的有效组织形式。这也是为什么整装将成为整个泛家装行业发展趋势的最重要原因(没有之一)。

 

在整装发展趋势的背后,是家装消费者“装修一个家”的基本需求逻辑。泛家装行业的发展是在消费者的基本需求逻辑驱动下进行的。

 

整装是我们对我们行业认识的一场思想革命,是我们对家装消费需求认识的一场思想革命,也是我们对家装要素有效组织认识的一场思想革命。我们需要从家装要素有效组织发展的角度来正确理解整装发展的趋势。

 

与传统家装要素组织形式相比,整装在用户体验方面有以下几点优势:1)省心省时。消费者不再需要到家居商场一个品类一个品类地去挑选家居产品,以小白的知识与卖家居产品的王婆们斗智斗勇;2)省钱。因为整装供应链往往是集中采购,不但价格要比传统家居商的批发价要低得多,而且还省去了每个单品类高昂的获客成本及其他经营费用。整装运营往往会把这节省下来的部分运营成本转让给家装消费者。所以相比较传统家装运营,整装有着更低的价格;3)整体效果好。因为是整装,所以就有整装的整体设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要比让消费者拿个设计效果图到家居商场去比较选择购买家居产品组合在一起的效果要好得多。

 

既省钱,还省心省时,又有更好的整体装修效果。家装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也就更好。

 

再来看一看整装的运营效率方面:首先,整装运营采用标准化的运营方式,大大减少了家装所需的家居产品的SKU,极大地提高了家装的运营效率;其次,整装运营采用的是一次营销的方式,只有一次获客及其他营销成本,其运营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装要素的组织形式;第三,在材料要素的组织中,整装运营采用单品类集成运营模式,所以不但在供应链的物流仓储阶段,还是在供应链的配送安装服务阶段,都比单品类经销模式有着更高的运营效率。

 

有关整装运营,可能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整装如何满足家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辩证

 

我们知道,无论是互联网家装还是整装,都采用了标准化的材料组织形式,这样不但能够极大地降低材料的运营成本,而且还能够规模化运营,提高运营效率。但是,标准化运营似乎与家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有了矛盾。标准化的运营如何来满足家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呢?

 

这里我们需要掌握的关键一点是:标准化的整装运营,是能够满足具有相同或相似个性化需求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不应该狭隘地理解个性化,把个性化理解成每个家装消费者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对家装消费中的个性化需求的认识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对家装的个性化需求以经有了一定的探讨,但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小节中予以系统详细的进一步论述:1)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个性化需求?2)家装消费中的个性化需求究竟是什么?3)我们应该满足哪些个性化需求?4)整装如何来满足家装消费的个性化需求?

 

首先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市场的发展,都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开始的。但是一般来说随着市场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开始无法满足各种个性化的需求,于是就开始侧重部分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这时,市场细分就开始进入角色。所谓市场细分,就是将市场上具有不同个性化需求的用户根据他们的需求情况进行分类,然后企业集中精力解决某部分用户的较为集中的个性化需求。

 

换句话说,市场细分的目的就是将个性化需求进行标准化处理。

 

但是人们还是恋恋不忘个性化消费需求。只要有机会,就会把个性化需求提出来,甚至认为能够解决个性化需求才是高人一筹。比如说互联网信息互动的功能出现后,人们认为通过柔性化的生产工艺,就能够根据个性化需求生产每人都不一样的产品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其实不然。比如说,这些提倡个性化生产或服务的小伙伴,似乎没有认真思考个性化生产所需要的供应链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他们在考虑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似乎也忽略了“人以类聚”的天性。

 

比如说,我们去餐馆就餐,我们不会考虑点别人没有点过的菜,而是会问餐馆服务员:你们这里点得最多的是哪些菜?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个性化需求在哪里?再比如,我们一直问这样的问题:当我们人手一部苹果手机时,我们的个性化需求在哪里?

 

所以说,我们更应该用市场细分的理论做指导,来分析具有共性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家装消费个性化的问题。

 

这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来探讨有关家装消费个性化需求。其一究竟是整体装修风格的不同,还是具体到某款产品颜色花纹的不同,或是到某件摆件摆在哪里的问题。这是从装修整体到细节的个性化需求;其二是哪个阶段的个性化需求?是基装、还是家具软装、或是家饰家纺?

 

我们知道,从装修风格来讲,其实就那么几种。这不仅仅是千人一面的问题,恐怕是亿人一面了。比如说,很多人都喜欢宜家风格。那宜家风格究竟是个性化还是标准化?标准化的家装服务是否能够有其独特的个性化特征?

 

家装不能实现个性化服务的一大原因,是家装产品的供应能力,特别是受供应链的运营成本限制。我们知道,从供应链的运营来看,基装的复杂程度以及其成本比例要比软装高得多。另一方面,软装对个性化需求满足也要比家装来的容易得多。所以说,整装服务一般都可能也应该采用标准基装以及标准化的个性化软装来满足家装消费者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满足哪些个性化家装消费需求?

 

如果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就变成:我们应该选择哪个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人群?当我们这样来看待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时,我们实际上已经把个性化需求转变成具有相同个性化需求共性的标准化需求了。

 

所以说,我们需要辩证统一地来认识家装消费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只有从个性化需求中找到共性,并根据这个共性将个性化需求标准化,我们的问题才会有解。

 

那种觉得有机会提供个性化需求就是颠覆市场细分的想法是要不得的。这种思想,在理论上是不得要领,不懂得市场细分的辩证法,不了解如何从个性化需求中找到共性;在实践上,这种思想也行不通。他们不了解个性化需求所付出的低效和规模上的代价,不了解服务个性化需求有哪些坑。

 

要知道,我们泛家装行业要做的,正是要从个性化服务的泥坑中爬出来,来实现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的革命。整装发展,就是一场效率与用户体验的革命。

 

那么,整装就不要满足家装消费的个性化需求了吗?或者说,整装如何来满足家装消费的个性化需求?

 

首先,整装是满足部分家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是那些具有共同或相似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是通过将相同或相似个性化需求的标准化来实现的。

 

其次,整装企业是通过其品牌形象的个性化来满足其目标市场家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再回想一下前面提到的宜家和苹果手机的例子。宜家有个性化吗?苹果手机有个性化吗?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喜欢宜家风格和苹果手机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宜家品牌的个性化很强,苹果手机的品牌个性化很强。我们常说:如果消费者抱怨你的家装服务缺少个性化的时候,恐怕真正的原因是你的品牌缺少个性化。

 

这是我们对消费个性化需求的一个洞察:消费者既要个性化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共性化来获得群体的认同感。这是两种不一样的消费需求,但都同时实实在在地存在。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会在两者中进行PK,并最终做出选择。如果你品牌的个性化很强的话,消费者就会克服其个性化需求的诱惑,而被你的品牌个性化所吸引。

 

关于个性化需求,我们可能需要跳出来思考才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谈设计主导权

 

设计主导权是我们在2016年某个时候提出来的概念。似乎在提出这个概念时我们并没有很认真地对待它,以至于记不清具体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了。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发展中,设计主导权的概念却越来越重要。行业对这个概念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我们所处的是泛家装行业。我们行业的使命,就是对家装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更好地满足家装消费者“装修一个家”的基本需求,从而实现“更好地用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

 

传统家居行业发展,是以材料要素的组织为主要发展方向。 在这种传统“家居”思维导向下,我们看到“大家居,小家装”的运营格局。家居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家居商场承担着材料要素的组织任务。家居行业与家装行业是相对独立的,虽然大多数人意识到家装是家居的远亲,但也只是远亲而已。作为远亲的家装公司,远离行业舞台的中央,在默默地承接着施工要素的组织工作。

 

那么,谁来组织家装中的设计要素呢?

 

应该说,在传统家装要素组织形式下,设计要素是无序的,基本上没有组织。

 

家居企业有产品设计。每个企业都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当然,在“家居”思维主导下,家居企业认为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家居产品。)设计“最好”的产品。

 

家装公司也有设计。传统家装公司为家装消费者设计的家装效果图,那基本是“空中楼阁”,是摆着看样子的,与实际的材料要素的组织没有太多的关联。

 

家居商场呢?这个家装材料要素的主要组织者,似乎对设计要素的组织并不太关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发展目标是与家装设计要素的有效组织反向而行的:如果家装材料要素都有序组织了,还需要更多更大的家居商场吗?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1)传统家装要素组织形式中,设计要素的组织是缺失的。因而传统材料要素的组织是无序的;2)家装材料要素的有序组织,是通过设计要素的有效组织来实现的。

 

因而我们有了这样一个问题:设计要素的有效组织由谁来做更好?

 

因为设计要素的组织涉及到材料要素的组织,所以,我们称设计要素的组织权为设计主导权。

 

很多人认为只要有设计就是掌握设计主导权了。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只有你的设计影响到实际的材料要素的组织时,你的设计工作才是发挥设计主导权的作用。

 

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是设计主导权就是流量入口。设计主导权不是流量的人口。比如说京东天猫是流量入口,但他们没有掌握家装材料要素的组织权,所以他们并没有掌握设计主导权。

 

设计主导权是对家装材料要素的组织权。再说白一点,设计主导权就是家装材料的销售主导权。

 

设计主导权的根源,来自家装消费者“装修一个家”的基本需求逻辑。

 

要装修一个家,首先必须采购齐必要的家装材料。可是,应该采购哪些材料呢?

 

这时,我们看到设计开始进入到家装材料要素的组织中来。同时,我们也看到传统家装要素的组织形式下设计主导权的缺失:无论是家居商场,还是家装公司,都没有能够有效地组织家装材料要素。

 

家居商场是不去组织,因为它不希望家装材料要素的有序组织。家装公司是无力组织,因为它的设计是与家装材料要素的组织无关的。各自为战的家居企业是无法系统地组织家装材料要素的。

 

所以说,在传统家装要素的组织形式下,我们没有感觉到设计主导权的重要性,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

 

当设计真正决定家装材料要素的销售时,设计主导权才开始出现。设计主导权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家装材料的销售主导权。

 

设计主导权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家装材料品类的集成设计。从家装消费者“装修一个家”的基本需求来看,家居企业各自的产品设计可以被认为是“无序”的,因为任何一款再好的产品设计,也不一定能够满足消费者“装修一个家”的需求。所以,“装修一个家”的需求要求设计从装修一个家的整体出发,集成多品类的材料产品来进行整体的家装设计。

 

其次是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有紧密的联系。或许有人会问:传统家装不是整体集成设计吗?为什么它不构成设计主导权?回答是:因为传统家装设计主要只是家装效果图。设计与实际所使用的家装材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也就是说,设计主导权要求设计中所呈现的各种材料都是实际存在的并且可以得到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见即所得”。由此可见,随互联网技术一起崛起的3D云设计和VR技术在设计主导权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销售主导权。如果光是“所见即所得”还不够,最重要的,还要是掌握材料的销售权。即设计中所用的材料都能够销售,而且还是你说了算。

 

设计主导权实际上就是销售主导权。设计即销售。

 

设计主导权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它掌握了家装材料的销售主导权。

 

互联网家装最大的特征是标准化运营,而标准化运营中的核心又是材料的标准化。这就涉及到对家装材料要素的有效组织,有了对家装材料的集成设计和销售。于是就有了对家装材料的设计主导权。

 

从设计主导权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互联网家装的出现,实际上是行业首次对家装材料的组织实施设计主导权。互联网家装对材料要素的组织,符合上述我们分析的有关设计主导权的三个条件:1. 它是集成设计;2. 它是“所见即所得”;3. 它具有材料的销售主导权。

 

或者说,正是由于互联网家装的出现,设计主导权这个行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概念才第一次浮出水面。

 

从设计主导权的角度来理解整装就更容易了:这是对家装所需所有材料(包括家具和软装)的集成设计和施工安装。

 

与互联网家装相比,从设计的角度说整装只是增加了集成设计的材料品类。然而,从材料的施工安装角度看,整装的供应链要比互联网家装可能复杂得多。

 

因此,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设计主导权并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靠所集成设计材料的供应链的完善才能最终实现。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关联。

 

从当前行业发展来看,整装供应链的发展一是需要依靠整个行业的发展,不是某个企业自己能够完成的;二是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完善。

 

设计主导权就是销售主导权。每个家居企业似乎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未来企业产品的设计主导权究竟在谁手里?

 

整装新零售

 

整装是一种有效的家装要素组织形式。它是通过设计主导权的应用,来有效组织家装材料要素。从而又掌握了家装材料的销售主导权。

 

整装运营是泛家装行业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家装材料的零售模式。从新零售发展“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的目标来考量,我们必须把整装运营发展纳入到我们泛家装行业新零售发展的体系中来综合分析研究。

 

如果我们从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两个维度来思考泛家装行业的新零售发展,就会发现整装发展以及下一章我们要谈到的多品类集成经销模式的发展(其实整装运营也应该被认为是多品类集成经销模式中的一个特别经销模式),才应该是我们泛家装行业新零售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较线上线下一体化相比,较智慧化门店相比,多品类集成经销模式才能够带来更多的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的提升。

 

我们发现,泛家装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解决家装消费者“装修一个家”的基本需求逻辑与传统家装要素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所以说,泛家装行业的发展,就是根据家装消费者“装修一个家”的基本需求,重新进行家装要素的有效组织,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运营效率。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写下的《矛盾论》中这样论述道:“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毛泽东又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结解了。”

 

为了理解并把握泛家装行业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认清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我们几乎可以把传统家装的一切弊端都归因于传统家装要素组织形式的缺陷。所以说,泛家装行业新零售发展的主要矛盾,就是解决家装消费者“装修一个家”的基本需求逻辑与传统家装要素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也就成了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眼前所发生的这场行业变革,就是由行业主要矛盾的内在发展所决定的。所以认清这个主要矛盾十分关键。

 

认清了这个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也就认清了行业发展的方向,不再被那些时髦的概念和模式所迷惑,从而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认清了这个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就能够理解当前整装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就能够从家装要素有效组织的逻辑思路去思考未来发展的道路。比如说,我们就不会再就传统家装的功能来谈未来家装的发展。

 

抓住了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未来。正如《矛盾论》所述:“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结解了。”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作者:家具设计课堂 发布时间:2020.02.19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

系统化培训家具结构设计师从家具设计课堂开始

家具设计圈致力于打造卓越的家具设计师人脉圈子,为家具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圈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