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网授培训费
¥4800报名学习就像美国人比尔·波特在中国寻找隐士和禅宗的轨迹之后,坦言自己前生可能是中国人一样,比利时人菲力浦·德巴盖也曾在四川遇到一个老人,算命说他上辈子一定是中国人。
2011年4月在北京恭王府嘉乐堂,中国嘉德举办了“读往会心”——侣明室藏黄花梨家具展,70 多件藏品中有罕见的黄花梨交杌和难得成对的黄花梨四出头扶手椅,这些藏品的主人就是这位“前世的中国人”。
起先,离明式家具距离最近、最容易被人提到的外国人是上世纪30年代,旅居北京的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Custav Ecke),他出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案》(英文版),称得上中国明代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上世纪70年代,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家、美国人安思远(Ellsworth)的著作《中国家具》出版后,在西方掀起了中国家具收藏热。菲利普说,“那个时候,中国人甚至没意识到古典家具在收藏上的意义。人们更看重字画和瓷器。”他自己的收藏也刚好是这个顺序。
18岁时菲力浦开始收藏艺术品,他最先看到的东方文化是日本的绘画。收了一段时间后,有人跟他说,如果你真的喜欢东方的艺术,一定会喜欢中国的艺术。于是,菲利普开始了漫长的“淘汰”——并非淘汰艺术,而是在诸多的艺术门类中找到和他最契合的那一支。从书法到陶俑,再到宋瓷,都是探索着,直到他看到明式家具。西方藏家对艺术品产生浓厚兴趣时,会下意识地开始寻找自己的领路人,上世纪80年代,香港是明式家具的集散地,菲力浦很幸运,在开始收第一件藏品之前,就找到了自己的领路人伍嘉恩。
伍嘉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收藏明式家具,1987年在香港创办了嘉木堂——这个名字是王世襄取的,起初她只做博物馆、行家生意,不与不知明朝家具好坏的人打交道,结果资深收藏家来得更频繁了,伦敦知名的古董商Eskenazi过去卖家具给伍嘉恩,后来回过头来要她让家具给他。就是这个名声,1989年菲力浦第一次走进嘉木堂。
“当时他一下子被‘吓到’了。”伍嘉恩说,嘉木堂是个纯白色的空间,墙上只有王世襄先生写的“嘉木堂”三个字。明式家具的线条在白色的映衬下越发地明晰起来。“一般第一次来的人,都会被震撼,菲力浦待了一会后就开始和家具们说起话来,他会和它们交流。我很惊讶。”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