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师培训班实战课程

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当前位置:

网授培训费

¥4800报名学习

家具设计师人才培训基地

设计素养决定制图格局

立即咨询
从清代家具来谈清式家具!

  在清代初期,硬木家具的主要产区仍在苏州、扬州一带。因这些在清代初期制作的硬木家具仍然是明代风格,所以古董行一向把它们称为“明式”。所以,“明式”在这里仅仅是指硬木家具的造型风格而言,而不是指制作家具的朝代。这种注重造型风格的分类方法,由来已久。因此,明式硬木家具中不仅有明代制作的.还包括清代人按明代样式制作的家具——清代明式家具。清代明式家具在清顺治、康熙年间仍大量制作。现今能见到传世的明式硬木家具.其中有不少是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制作的。

  清式家具的初步形成,大致是从清康熙中晚期开始的。满族进关之前是属于草原文化的游牧民族,文化比较落后,家具的制作和使用也极其简单,也谈不上什么“清式”风格。清朝建立之后,满族贵族作为高层统治者虽仍保留了部分满族传统文化,但逐渐地吸收了汉文化,反映在家具的制造和使用上也是如此。康熙皇帝是个长寿皇帝,执政六十年,社会由动荡转入稳定,经济开始繁荣。此时,清朝皇室和满族贵族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开始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受,纷纷修建豪宅和园林,营造新的生活环境。此时,以北方四合院为典型的王府。流行各种豪华有一定文化品位的室內装修,如多用细木和红木、紫檀木制柞装饰性工艺性都很强的壁纱橱,还有精雕细刻的栏杆罩、落地罩、飞罩、炕罩等等。室內环境装修得十分精巧,室内陈设的家具自然也相应精巧,明式家具那种简明、清雅尚古朴的风格。不再符合满族贵族炫耀富贵、贪图事受的审美心理,于是就出现按室内的大小和某种用途而特制一些家具,即“合着地步打就的”。又如故宫漱芳斋的五具多宝镉,其一字挑开,靠墙排放,与房间浑然一体,错落有致地分割成一百多个槅层,每槅层虽同是“拐子”却互不雷同;从侧面看,每个槅层的侧山上是不同图形的开光,如海棠形、扇面形、如意形、磬形、蕉叶形等等。这种情况是由清朝皇室和满族贵族开始的,以皇家为主导,宫廷和民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中发展起来,最终成为全社会的时尚家具。  

  可以说,清式家具是以宫廷审美情趣为主流的一种家具风格。明式家具则是以文人审美情趣为主流的一种家具风格。

  根据家具的造型风格,一般把清代的家具分为四个时期:顺治康熙时期(1644——1722年),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年),嘉庆道光时期(1796——1850年)、同治光绪时期(1862一1908年)。其中,顺治、康熙时期的家具是清代明式,其余三期的家具,是清式。

  和其他工艺品的发展规律一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家具代表了清代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也是清式家具的盛期。雍正、乾隆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期,也是清式家具的盛期。一切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以料实工精为特征的高档工品,其繁荣、其发展,离不开国力的强盛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因为高档材料的昂贵,做工精细到一丝不苟,都是以金钱为后盾的。所以,清式家具的盛期在雍正、乾隆时期 也在情理之中。从现存清式家具的实物来看,也确实如此,并非是泛泛而言。

  在雍正、乾隆时期,社会经济更加繁荣,而此时正值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巴罗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兴起,这种以精雕细琢、绚丽多彩装饰造型的风格,也迅速传进中国,因为迎合了清统治者的审美心理需要。而得到大力提倡。于是在传统的家具工艺上糅合进西方的造型、雕刻与装饰艺术手段,又改变了家具的尺度,形成了风格华丽、重装饰的清式家具。

  乾隆以后国势逐渐衰落,一切工艺美术品的水平下降,家具制造业也逐渐衰落,连清宫所用的家具也无法同前期相提并论。同治皇帝大婚时,清宫制作了一批以雕刻肿鼻子龙为特点的桌、椅、凳、柜,光绪年间重修頤和园时也做了一批硬木家具,都不太好,却是晚清典型的硬木家具。

  康熙年间,宫廷工艺设计师与艺术家是刘伴阮,据清人刘廷玑的(在园杂志)记载:“近日所用之墨及瓷器,木器、漆器仍遵其旧式,而总不知出自刘伴阮者。”刘伴阮名刘源、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康熙年间曾供奉内廷,负责管理养心殿进办处。他在许多种工艺上都有自己独创的式样、而且多为后来者遵循。

  雍正至乾隆年间,负责管理养心殿造办处事务的主管是海望和年希尧等人,同时也是宫中家具的设计者。据内务府档案记载:“雍正二年八月初九日。员外郎海望画得花梨木书格样四张。”类似的记载在内务府档案中还有很多。年希尧、海望、唐英等是既有艺术修养又具管理能力的人才,是怡新王允祥兼管造办处时相继任用的。

  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皇帝是有作为的君主,他们还喜欢艺术,清代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三个皇帝的直接过问和参与。养心殿造办处活计档案中就记录了很多有关制造家具的谕旨,例如,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十年六月二十七日,内大臣海望奉上谕:着传旨年希尧,将长一尺八寸,宽九寸至一尺,高一尺一寸至一尺三寸香几做些来,或彩漆,或镶斑竹,或镶棕竹,或做汗漆。但胎骨要淳厚,款式要文雅。再将长一尺至三尺四寸,宽九寸至一尺。高九寸至一尺小炕案亦做些。或彩漆,或镶斑竹,或镶棕竹,但胎骨要淳厚,款式亦要文雅:钦此。内务府档案记载:“雍正四年(1726)九月初四日,郎中海望持出榆木罩漆膳桌一张,卓旨:尔等做漆桌时照此桌款式。将上面水栏边放宽,批水牙收窄,其批水牙有尖棱处着更改,腿子下截放壮些,不必起线,上面应画何样花样,尔等酌量彩画,钦此。”两道谕旨中提到的香几、炕桌、膳桌,都有明确的尺寸和装饰要求。可见雍正对宫中所用家具的设计和制作是很关心的,宫中的一些家具都要按照皇帝的要求进行制作。 

  皇宫中的家具,是从挑选征用民间最优秀的木匠到造办处来制造活计,这些工匠自然要充分施展自己才能。把民间好的样式.花纹展现出来。生产出的家具必然会有民间流行的风尚影响。造办处有时要将一些家具设计图样和工料交给各地督抚、织造、官差来承办,所以,宫廷家具也有民间作坊制作的。也正是有部分宫廷家具,交由民间作坊制作,民间作坊能够争相效仿,在无形之中影响了民间家具的式样。

  清初,著名戏剧家、造园设计师与室内装饰设计家浙江名士李渔(笠翁1610~1680年)为主要代表.对清代中叶的流行家具新时尚有很大影响;他的《笠靳偶集)也提到家具的设计和创作,主张桌子多安抽屉,立柜要多加隔板和抽屉。僧人大油(石廉)善用硬木(紫檀).美铜、佳石而创制了多种新式家具,尤对“广式家具’影响最深重。由此可知,当时有些文人参与了家具的设计。改变了传统家具设计和制作中的一些模式,为清式家具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还可见大批卓越设计师、工艺师和各地的能工巧匠,从而形成了“广式’、“苏式”,“京式”的鼎立竞秀的鼎盛局面。

  清式硬木家具有许多特点,了解这些情况对于鉴别清式硬木家具大有用处。

  (1)选材

  首先是木材的选用。从总体上来说,清式和明式硬木家具选材种类大体相同,但在具体的选用上也有所侧重。在顺治康熙时期,因为硬木家具仍为明式风格,故用材以黄花梨为首选,其次是铁梨、紫檀、乌木、鸡翅木等。这种选料方式与当时建筑变化有关。因为康熙时期,房屋采用直棂门窗,然后糊纸,室内光线较暗,所以色调明快的黄花梨或花梨木家具受到人们的重视。此时从海外输入中国的黄花梨木料还比较多,这也是黄花梨能成为首选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雍正、乾隆时期,硬木家具以紫檀为首选用材,宫廷硬木家具以紫檀居多,黄花梨,铁梨.乌木、等家具数量较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黄花梨木作为首选木料已使一百多年,原产地南洋也到资源枯竭的地步;二是欧洲平板玻璃制造技术于此时传入中国,宫廷的窗户由糊纸改为安装玻璃,室內采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颜色深沉的紫檀木家具开始受到青睐。三是于明代进口的紫檀木还有一定数量。

  但据史料记载,雍正朝时,王公贵戚要用紫檀木制作家具,要奏启主管遣办处的怡素王批准。遇有采购的机会才可向民间采购。这些都说明当时高级木材的来源已经不太充裕。

  嘉庆、道光(1796~1850年)以后,由于优质硬木材更加短缺,紫檀木也已经极其稀少而堆觅,故晚清的硬木家具多改用新紅木(酸枝木)为主。加之此时内忧外患不断,战乱频仍,国运衰落,手工业遭到极大的破坏,硬木家具工艺也呈衰败趋势。虽然硬木家具的生产始终未曾停止,但其数量、质量较之前代,均有明显的下降。

  (2)造型、结构

  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注重装饰的多样性。清式家具中有很多明代没有的品种和样式,如清式扶手椅,在基本式样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变化。从清代中期起,以广式家具开始采用西洋装饰图案,如传统式样的扶手椅上却雕有西番莲纹样。清式家具的装饰手法是雕刻与镶嵌,雕刻的刀工细致入微,手法上又借鉴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磨工十分讲究,能将雕刻打磨得线脚分明、光润似玉。镶嵌更是有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钿、嵌珐琅等。

  清式硬木家具在工艺上是以明式家具为基础的,因要在造型上刻意表现豪华与繁缛的富贵之气,因此家具的尺寸都比明式大;同时,又需要在家具上雕刻华丽的花纹,所用木料也要加宽放厚。但这样改动后,家具的整体造型发生了变化,不免有些笨重,明式家具古朴、明快之意趣,荡然无存。

  明式家具形体造型轮廓舒展,稳定性强,侧脚收展分明,而清式家具则失去了这种长处,以官帽椅为例,明式侧脚收展分明,而清代家具则变成接近垂直状了。

  清式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望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卡子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圓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意头、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挡板等。

  (3)工艺

  清代家具的结构造型,是明代家具工艺的继承和发展,并将明的榫卯工艺发展到更完善的地位。但它在一些工艺上与明式家具还是有所差异。例如:攒边打槽装板,是清代家具应用最广的一种结构,即用四根边框攒接成框.然后中间装板。组成家具的面板。像桌、案、凳、椅,橱柜的门扇。清代家具用得最广泛.这种工艺也造成了清代家具镶嵌多的一个直接原因。

  在清代家具的制作中。格肩榫的工艺使用的较多,如“全格肩穿鼻榫”与“半格肩穿鼻榫”,其横竖档材交接成45度格角,这种结构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具有匀称性,主要用于方桌、方凳、画桌、椅具的外露部分.再如清代家具暗榫用得多。

  清式家具重雕工、重嵌活。雕刻的纹样多采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牛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木雕手法有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镶嵌的材料也较多,有螺铀、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瓷、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裴金属饰件等。

  如果你喜欢黄花梨、小叶紫檀、大红酸枝等红木家具、工艺品、手串,如果你对金丝楠、崖柏根雕与随形摆件等感兴趣。欢迎加【微&信】xianzuojia 和小编一同探讨与学习。

作者:家具设计课堂 发布时间:2020.02.18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

系统化培训家具结构设计师从家具设计课堂开始

家具设计圈致力于打造卓越的家具设计师人脉圈子,为家具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圈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