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师培训班实战课程

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当前位置:

网授培训费

¥4800报名学习

家具设计师人才培训基地

设计素养决定制图格局

立即咨询
红木市场造假有高招,消费者须慎防伪手段

一直以来,红木市场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作伪手段五花八门,令广大消费者防不胜防。综观红木市场,常见的作伪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
名称混乱 真伪难辨
红木市场上常出现一些与红木相近的假名称蒙蔽消费者。虽然2000年正式实施的《红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红木的树种范围,但这些专业领域的名词仍让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红木众多的商品名、拉丁学名、英文名称、还有大量的俗名、别名等令消费者十分头痛。不法厂商故意将非红木木质的名称向“檀”、“梨”靠拢,例如红檀、玉檀、铁檀、金檀、香檀、龙檀、古檀、柚檀等不一而足。针对这一现象,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时要先确认木材的拉丁名。红木的拉丁名是在国际上得到普遍承认的植物名称,由植物的“属名”加上“种加词”来构成,亦简称学名。
材料替代 混水摸鱼
一些非红木木材与花梨木、红酸枝、香枝木等红木材质相似,这种相似性广泛地被不法商家所利用,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这些价格便宜的非红木木材冒充红木来制作家具及工艺品。造假商家在人们对木材识别有困难的前提下,混水摸鱼、张冠李戴,企图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假象,误导消费者。消费者应当加深对不同红木材质的认识,正确识别各种红木木材,不给造假者丝毫可趁之机。
表面染色 以假乱真
鉴别红木品种,往往要从木材的色泽入手。有不法厂商采用与某一种红木纹理、棕眼相近的非红木木材制作成家具,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色,并在其表面上色,从而使消费者产生错觉,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例如在一些杂木上染上黑色,冒充紫檀,或在花梨木上染上红色,冒充老红木。这种作伪手段使得不少消费者对上漆家具产生了偏见,认为上漆工序给不法厂商提供了造假的可趁之机。事实上,消费者更需炼造“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识别真假红木,而不是因噎废食,一味否定上漆家具的优点。
拼装组合 真假混淆
这是一种传统、老道的造假手法,主要是将那些相同或相近的老家具残件拆分,重新组合成家具,或者重新配装缺件使之完整无缺。这种造假法,非常考验消费者的审视鉴别能力。消费者需要耐心与细致,从局部、细部与整体的气息上加以辨别,还要从包浆、皮壳加以审度,必要时还要拆开榫头查察。这里特别提醒红木爱好者,当见到年代久远却完整无缺的老家具,别顾着兴奋激动,一定要头脑冷静,做个精明而理性的消费者,善于识别假象。
老料新工 粗制滥造
不少商家喜欢利用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老料与旧材,重新加工或改制,但是工艺不到位,粗制滥造。地道老料无法与考究的制作工艺匹配,丧失了老家具应有的收藏价值。消费者需对这类家具的器形、气味、包浆、细部,以及打磨工艺与自然使用的轨迹等细心鉴别,有条件的应拆开部分结构,以窥内部隐蔽部分,做好工艺鉴别工作。
市场上的作伪手段不仅局限于以上几种,五花八门的作伪手段不计其数,红木消费者要“知己知彼”,既要清楚了解造假商家的作伪手段,提高警惕,又要清楚自身对红木家具认识上的不足,深入学习红木知识,避免上当受骗,这样,才能进一步抵制红木市场上的造假现象,使红木家具市场规范化发展。(来源:红木家具圈 秋子/文)

作者:家具设计课堂 发布时间:2020.02.15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

系统化培训家具结构设计师从家具设计课堂开始

家具设计圈致力于打造卓越的家具设计师人脉圈子,为家具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圈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