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搁,是古代文房中一件极具欣赏价值的文案用具,可现在许多人却对它很陌生。
过去,人们用的是毛笔,书写格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会沾到字迹。于是,聪明的明代文人们发明了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臂搁。它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它进行书写的时候,会使腕部非常舒服,特别是抄写小字体时。因此,臂搁也称腕枕。
臂搁的材质很多,有竹子、黄杨木、紫檀、紫砂、象牙等材料,其中以竹雕的最为常见。竹臂搁一般由一节竹子剖开制成,长度一般不会超过0.4米,宽度为七八厘米。
明清两代的竹刻工艺发展极盛,有几位代表人物的作品值得关注:以朱氏祖孙三人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为代表的嘉定派竹刻,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明末“留青”圣手张希黄所刻臂搁,清道光年间的名家周子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