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网授培训费
¥4800报名学习 明清历代皇帝极其重视文房四宝,而笔筒又为其中之首。用材之珍稀,工艺之精湛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与流行于社会文人生活的笔筒相比,陈设于富丽堂皇的宫廷之中的笔筒大体上可归纳出下列特征或倾向:工材方面追求工巧细致、珍材贵料,除一些名贵的花梨、紫檀外,还以玉石、象牙、珐琅等为质地;造型方面讲求极尽端庄典雅、方正规范之至;装饰方面强调雕绘精繁、富饰丽彩;格调方面崇尚高贵奢华、显赫雍容。
明代晚期的宫廷笔筒选材考究,装饰以繁缛为主,到了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务府在宫廷设立造办处,从全国各地征调匠人为皇家制造所需的各类生活用品,由此,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玉雕笔筒、雕漆笔筒、象牙笔筒、瓷器笔筒等各类精美无比的笔筒陈置于皇帝的书桌案头。有时,在一件小小的笔筒中,多种工艺充分结合,尽显雍容华丽之美。
典型意义上的宫廷风格笔筒当以乾隆时期的御用笔筒为代表,由于乾隆皇帝求精求细的审美情趣,跟其他工艺美术一样,笔筒制作一改康熙、雍正时的清新雅致而倾向工艺精工细致、纹饰华丽繁缛的艺术风格。甚至,乾隆皇帝还亲自设计笔筒的图案,力求尽善尽美。由于笔筒的造型相当有限,艺匠们将目光投注于图案纹样的设计、装饰上,往往能将数种造型、纹样极尽搭配之能事,繁缛堆砌,构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充分表现出宫廷艺术华丽的美感。
总的来看,宫廷笔筒的整体风格是“精、巧、秀”,在乾隆时期达到创作高峰。之后,宫廷笔筒设计、制作渐趋衰落,工艺繁复,风格繁琐,毫无雍容、华贵的意境而言,少有精品出现。
图注:
(明晚期,朱三松,竹雕仕女笔筒,高14.6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7.7 厘米,清宫旧藏。)
(明晚期,黄杨木雕董其昌题诗笔筒,高24.8厘米,口径34.2厘米,清宫旧藏。)
|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