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网授培训费
¥4800报名学习中国收藏家对西方艺术虽充满好奇,但他们持续强劲吸纳的却是中国艺术品和古董。
欧洲美术基金会日前的报告宣称,从经销商和拍卖销售的综合数字来看,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艺术品和古董的最大买家。
中国的新收藏家们飘洋过海,在全世界范围内网罗中国的顶级艺术品和古董。不少艺术市场的观察员们不禁发问,“中国收藏家何时将眼光投向西方艺术家?” 去年秋,《经济学家》的文章指出,中国买家当年吸纳了不少高质量的西方作品。去年5月,一毕加索的超级画迷在苏富比以2140万美元买走了《Femmes lisant》,而此买家据说是一名中国人。去年7月,另一中国买家在佳士得以320万英镑(约500万美元)成功竞得了米开朗基罗的黑粉笔画。香港佳士得亚洲艺术主席Jonathan Stone当年预测,“中国买家将进入国际领域。”香港高古轩画廊的Nick Simunovic认为,“东西方之间的艺术品位差距正在缩小。”
近日在荷兰南部马斯特里赫特会展中心刚刚落下帷幕的欧洲艺术博览会上,也能看到不少中国新兴买家的身影。正如《金融时报》所报道的,博览会的组织者们最近正“全力以赴地追逐中国收藏家”。为吸引中国买家,欧洲艺博会此次首推中文网站,并迎来了约100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参会者。即便如此,艺博会组织者的“有心”是否能真正赢得中国买家的“有意”呢?
“中国人对欧洲艺博会的规模和质量都很惊叹,”欧洲艺博会主席Ben Janssens表示。Ben谈到,“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对于我们而言,我们需要有更多会说中文的引导员。无论如何,这是一次非常积极的经验。”
潜在的中国买家在欧洲艺博会露面确实有些令人印象深刻,但这只可能说明了他们对学习西方艺术和参与西方艺博会的兴趣。从很大意义上来讲,他们的购买倾向仍然集中于各类中国艺术品和古董。这主要源于他们对中国艺术及文化的深入理解。此外,在香港等国际拍卖行获得高质艺术品的相对便利也促使中国买家海外寻“宝”。中国收藏家入市时间虽不长,但他们在打造中国顶级艺术品和古董的核心收藏方面却显得十分专业。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买家不惜代价在全球搜罗沃霍尔、毕加索、甚至雷诺阿的作品。尽管一些人坚信,中国收藏家将步日本买家的后尘,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不以为然。苏富比亚洲主席Patti Wong曾指出,中国收藏家如新收藏家一般青睐于中国艺术家,就如同“所有的文化源于其艺术”。在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的同时,新老收藏家在短短几年内,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推向新的高度,而十年前最初开始培育这个市场的西方藏家的主导地位正逐渐褪去。
作家兼艺评人Barbara Pollack去年接受法新社(AFP)采访表示,“中国收藏家根本上还是青睐于中国艺术”,而这一事实也助推了中国艺术家在拍卖业绩上跃升于世界艺术家前列。
根据Artprice的统计显示,在前100位世界顶级艺术家拍卖名单上,有45位中国艺术家。尽管曾梵志、蔡国强及张晓刚等蓝筹艺术家的作品已在全球范围内有所知晓并被收藏,但大多数西方收藏家对这些顶级中国当代艺术家还是处于“未知”状态。Pollack表示,“有一些传统水墨画家在中国被熟知,但在西方几乎闻所未闻。”这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事实,中国收藏家已不再期冀西方来主宰拍卖市场的趋势。
对于中国收藏家而言,到拍卖行购买艺术品不仅仅体现了他们渴望远离现金、股市和楼市,并将资产多样化的愿望,这也是他们向同龄人显示其民族和文化情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当他们到伦敦、纽约或巴黎参与竞拍中国18、19和20世纪流散海外的历史文物时,这种民族情结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乾隆时期的古文物价格在过去3年被一再推高。
香港苏富比春拍在即,无论激励因素为何,中国藏家是否会继续青睐张晓刚、曾梵志、方力均等本国蓝筹艺术家的顶级作品,张大千、傅抱石等中国现代艺术大师的佳作,以及精雕细琢的玉器和古代文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本站只转载中央党报、新华社、中新社、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新闻门户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的文图,所转载文图不代表本站观点,文责自负。另,本站无力承担所转载文图的稿费,如需删除请及时与本站主编室联系。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