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师培训班实战课程

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当前位置:

网授培训费

¥4800报名学习

家具设计师人才培训基地

设计素养决定制图格局

立即咨询
从一件楠木披灰描金大座屏谈明代座屏断代

首都博物馆 蔺明林/文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原创文章)


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传世之物,形制古拙,纹饰、造型都不类于我们常见的清代之形,年代有可能追溯到明代中期,约15—16世纪。若不是亲眼见到此物,很难让人相信能够历经四、五百年却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屏高95厘米,宽80厘米,在当时应为置于桌案上的装饰之物,这么大的尺寸也是比较罕见的,长宽比例相比大多数座屏而言要更显宽大坐实一些。此屏楠木为胎,通体披灰,髹黑漆,花纹雕刻细致,并在起线处描金,可见此物在当时应非一般人家所能使用,这也验证了山西历史上阳城一带在明朝确为繁荣富庶之地的结论。因而在农户家中出现这样精美的传世器物也就不足为奇了。然历经沧桑,黑漆与描金均已不同程度有所脱落,因而斑驳陆离,尽显沧桑(见图1~4)。



图1



图2



图3



图4


屏座下边带有托泥,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造法,屏座外轮廓线整体呈现桥型,由两端向中间的站牙逐渐高起,且底部有一壸门形开光。桥形底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如北宋《绣栊晓镜图》中的枕屏和镜台的底座(图5)。



图5:北宋 王诜 《绣栊晓镜图》 中的桥型底墩



图6:宋 《十八学士图》 中的屏风座站牙与墩子是融为一体的


可以看出墩座中间还未见开光,墩子的位置较明代也略高,是与站牙融合在一起的,又如宋《十八学士图》中的座屏底座,牙子与墩子也是融为一体的(图6),


而明代时两个墩子已经逐渐脱离站牙转而依附于底座之上,如图7~8所示:



图7:三山屏正面



图8: 三山屏局部


这是一件三山屏,宽96厘米,高72厘米,单向披水牙(已经遗失),两个墩子还不是完全融于底座之中,而是在球形墩子底部直接挖槽嵌装在底座之上,因而很容易脱落(屏后的两个已经遗失),而且这件屏风没有站牙,应是一种处在由宋式向明式过渡时期的状态,再结合其他特征分析,如底座呈明显的桥型且纵向较高,斑驳的大漆已经脱落殆尽,以及线条文饰和卯榫的结合方式等推测它的年代有可能比明中期还要早。


笔者所介绍的这件座屏墩子已经与底座融为一体,一木整挖,而且站牙与底座已经变为明显的两个部分,但在宋代时站牙与底座的一体性关系很强,仍残留有唐代站牙与底座未分家时的影子。如敦煌217窟唐代壁画中的屏风底座(图9),是看不出站牙与底座两者分离的关系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由唐至明屏风底座的一种演化方向就是:站牙逐渐从底座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件,墩子在伴随站牙的过程中也逐渐下移演变为与底座成为一体的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座屏底座之上的两个球状的鼓墩特别抢眼,饱满大气。墩子多见为扁平状,像中国传统的像棋棋子一样,像这样挖成球体的是不多见的,入清以后更不多见。墩子内侧嵌夹壸瓶牙子与立柱相抵,立柱间安枨子两根,中间以短材界分,内嵌绦环板,绦环板中挖海棠型开光,开光之内又嵌以不同图案的雕花,做法与雕刻纹样都是典型的明代特征。枨下安八字形披水牙子,牙子两端的卷花纹也是明代家具上常用的纹饰;立柱内侧挖槽,以纳屏板,屏板为活插(有人将活插的座屏全部视作入清以后制作,我想这是有些偏颇的,这件屏风就是一个例外),可拆卸,呈方形,以边抹做大框,中用三道子框隔出圆形屏心,外侧两道子框之间以短材界隔,内镶不同卡子花,这种外围攒框装心的做法在明代屏风颇为常见,可惜屏心之物已经遗失,推测可能以前嵌有石板画一类的东西;屏板之后还有一个可以嵌插的背板。背板之下的三块绦环板与正面相似,雕花相同。



红木 中国红木 红木家具 红木选购 红木家具保养 古典家具


作者:家具设计课堂 发布时间:2020.02.13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

系统化培训家具结构设计师从家具设计课堂开始

家具设计圈致力于打造卓越的家具设计师人脉圈子,为家具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圈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