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做了30年家具生意的刘健最近有点烦,原以为缩小生产规模及时止损,转身便能安稳地当个包租公,没料到管理商场和公寓令他更“头大”。
在有着“中国家具第一镇”称号的顺德区龙江镇,有不少像刘健这样的家具老板,他们有的选择继续坚守,有的黯然离场。
龙江在中国家具产业版图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目前有家具制造企业达2500家,家具材料企业达3000家,超500家龙江家具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发出全国三成网购家具,处于国内第一集团的阵列。
然而,今年以来,市场疲弱,人力、材料等成本不断上涨,银根收缩,以及自上而下的环保整治高压下,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等消息频现,龙江家具业或将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考验。
“龙江家具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已经告一段落,我们错失了调整的黄金期。”一位不愿具名的龙江老牌家具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尽管如此,龙江家具——中国家具制造的响亮名片依然吸引不少外来者,他们普遍对这个传统产业耐得住寒冬考验,终将迎来春天,依然有信心。
历经30多年发展的龙江家具正面临内外夹击的困境,它该如何突破?
1离场与登场:家具老板去哪儿了?
初次见到刘健(化名),他正摊开工地图纸和工程师讨论新公寓的推进情况。他的办公室在大楼顶层,推开门便是一片绿草地,种上柏树、玫瑰花等植物,是个名副其实的空中花园。几年前,他在这里见得最多的是经销商,聊得最多的是家具生意,如今却不一样了。
“近两年60%—70%的家具厂无法保持收支平衡,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在龙江从事家具生意近30年的刘健说,家具行业门槛低,工艺技术易学,家具厂数量多,但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材料、工人工资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利润被挤压,加上惨淡的行情,不少本地老板转行做起包租公。
刘健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07年前后,他推倒占地10多亩的旧厂房,建起6层高适合家具企业使用的现代化厂房,配套货梯、员工宿舍楼、商铺等,光租金每月能有近200万元进账。
同时,他开始逐步缩小生产规模,从最初的拥有沙发、套床等多条生产线,到目前仅生产软体床垫,并将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部分产品品牌转让给新进的合作企业。
“现在本地人做家具厂抵不过外地人的拼劲,最终都要转型。”刘健观察到,他身边90%龙江家具老板都在慢慢转型,有的缩小规模,有的合作生产,剩下的10%则是直接放弃家具实业,转而收租或到外地投资。
刘健坦言,实业是顺德老板的根,是从事其他投资的支柱部分。一方面他不愿意舍弃经营多年的家具生意,一方面也希望从中抽身,投资其他行业。“缩小规模是有意为之,但绝对不会不做实业。”
凭着敏锐的市场触觉,刘健一边在海外购房,一边用多年前“屯”起的土地建商业广场和现代公寓,进军商业地产。“不管做哪行生意都要承担风险,但如果具备了让自己过得轻松稳定的条件后,我不想冒太大的风险。”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