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或许不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但里面有句台词还是相当经典:“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前半句一语道破了中国人情社会的本质:在人与人之间,“关系”是最要紧的,至少比这个人是谁重要得多;后半句则概括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家具的判断标准:样式功能都在其次,放在第一位的是材质,也就是———“木头”。
所以,当西方富豪不无炫耀地在客厅里摆放上一张艾米勒·加雷设计的蜻蜓桌时,中国新贵们在家具上显示财富的方式依然是:“买它一整套,红木的!”
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家具的设计真的不重要吗?
一笔“算不清”的经济账
搜狐焦点网的一项大型调查显示,对于家具的设计,中国消费者的态度颇有点难以捉摸。
在参与调查的379.2万名网友中,尽管有33%的人认为,设计是自己购买家具时最看重的因素,但大多数人(54%)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喜欢哪一类设计师,至于愿意承担家具总价2%以上的设计费用的人,更是只有8%;新浪网上的类似调查则显示,仅有3.4%的人认为,2%以上的设计费是合理的。
2%,意味着购买一套1万元的沙发时,有200元花在设计上———相当于两个抱枕;2%,也是西方国家,一位设计师通常从家具销售里抽成的底线。
在中国的家具市场上,设计费多少才合理呢?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这依然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在目前的中国家具市场上,不但消费者弄不清楚设计到底能值多少钱?大多数的家具企业也搞不清楚,自己在生产一款家具时,到底在设计上花了多少钱。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就告诉笔者说,要精确计算出设计在家具生产中的成本,“中国还很难做到……这可能和中国的文化有关,就像吃饭,我们不习惯分得太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的家具设计更多的还是依靠经验的积累,设计投入很难科学量化。另一原因则在于设计队伍的组成,“中国家具企业的设计师往往是自己的员工,很多企业甚至是老板自己在当设计师,这个成本怎么算呢?”
也有一些企业制定了比较明确的设计分成制度,“比如双叶,他们的设计师做出样品来,卖出去的第一套,收入归设计师,之后再卖还有不同比例的提成。”不过,即使有这样的制度,由于不同的家具销量相差很大,设计师的聘用和培养费用也不尽相同,要精确计算出每套家具的设计成本是多少,依然困难。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曲美。在这家老牌家具公司每一样产品的研发成本是多少,给设计师的佣金是多少,都清清楚楚。曲美总裁赵瑞海告诉笔者,“我们和设计师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佣金制,就是产品销售之后,按事先约定给设计师1 .5%到2%的提成。”赵瑞海说,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成本的明确性,他们之前也尝试过聘请设计师和买断设计的方式,但感觉风险很大;而通过佣金制,不但可以在生产阶段就精确计算出设计成本,也有利于和更多的优秀设计师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我们现在的设计师绝大多数来自国外,长期合作的有7个设计所,30多个设计师。”
佣金制背后的信任危机
其实,如今拥有国外设计师的家具企业远不止曲美。朱长岭就告诉笔者说,“最近这几年,家具企业聘请意大利、法国、美国设计师相当普遍,但凡有名气点的企业都在这么做。”
但建立佣金制,却远不是聘请国外设计师这么简单。“其实跟他们合作,最难的是信任,而不是一个点两个点的让利,你要不是一个有信用的企业,你真正的销售额,人家设计师怎么知道呢?佣金制是一个信用体制下的制度。”赵瑞海说。
而目前在国际上,中国家具业最缺乏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人才,恰恰是信用。
一位参加了2009年米兰国际家具展的中国设计师曾告诉笔者,在米兰,他们第一天准备逛家具店时发现,大多数店铺都关门了,原因仅仅是因为“听说中国人要来。”这不是笔者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故事,几年前的意大利鞋展也上演过类似的一幕。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