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回看家居发展的几十年,只有从每一个人的身上,每一个人的口中,最能回味出整个家居发展的历史。
50年代 自己钉个单人床
讲述人:王大妈,75岁
我结婚那前儿是1953年,我19岁,那时新中国成立才不久,生活水平也不高。那个时候根本没什么家具,结婚时,有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就算成家了。那个年代成亲都很简单,我老伴家当时离我娘家不远,是一个只有20平方米左右的小平房,还跟公公婆婆和当时未出嫁的小姑住在一起。后来我们俩到乡下亲戚那弄来了点木头,钉成一张单人床,与老伴的单人床一拼,就算结婚了。那时候的老房子都是泥地,很简陋的,家里除了床,一张八仙桌,一个樟木箱,几乎没有其他东西。主要还是地方小,所以以满足生活需要、实用为主。
60年代 淘些旧家具
讲述人:黄有国,48岁
我少年时代是在大杂院里度过的,我读中学之前是跟弟弟一起睡的,后来便在里屋角落用硬板搭了张刚好可容下一个人的床,每天都得踩着写字台爬到床上睡觉。当时听父亲与母亲说,结婚时从旧家具店买来的五斗橱和妈妈陪嫁的樟木箱,算是家里所有的家当了。
在那个时候只要住得下就已经很满足了,根本没有装修的概念。那个时候,厨房都是在房子的外面搭个小棚子就行了,整个院子里也没有一个卫生间,条件很艰苦。
70年代 要有“36条腿”
讲述人:郑大力,54岁
我是70年代末结婚的,房子是父亲单位里分的。50多平米的房子,水泥地、白墙,有了独立的卫生间,这在当时算条件很好的了,基本和现在交的毛坯房差不多,全家人把家具一打包就搬进去住了。虽说没有装修,但当时的年轻人结婚开始注重家具和电器,当时新人追求的是“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等。还要“36条腿”,就是指床、大橱、五斗橱、床头柜、桌子各一件,椅子四把,家里的家具腿加起来要达到36这个数字,条件好点的还要48条“腿”。
那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一切都凭票供应,买家具也不是随便就能买到的,家里想置办点家具得先凭结婚证去街道领家具票,即使凭票买家具也是限量的。
80年代 简单刷点颜色
讲述人:何玉兰,46岁
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一家三代人住在一个45平方米的楼房里,那时大部分人家住房面积都很小,所以折叠式金属家具得到了青睐。我记得从那个时候开始,不少人家已经开始用石灰水或石膏粉将房顶、墙面刷成白色,再用油漆将墙面下部和地面刷成别的颜色,一般是绿色、红色。
到80年代末期,一部分人开始对装修有些意识了,石灰水升级成了涂料,它比白灰粉墙要光亮一些。塑料地板、亚克力地砖、大理石都有了,带花纹的石膏板也有了,包窗台,包木门已成为重点的几个装修项目,铝合金门窗和原色实木饰也成为最时髦的装饰,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还要装木墙裙。
90年代 装修“模仿秀”
讲述人:李进,39岁
在90年代,应该说家庭装修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家装行业也有了雏形。尽管80年代末出现的“装修游击队”的专业性和装修质量现在看来让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特定的时期为美化家居环境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个时候,一些热闹的街边经常有举着“装修””牌子的农民工,我从中选了一批安徽人就开工了。没有自己的想法,看别人家怎么装,自己就怎么装。当时装修工人给我家做了一些罗马柱,客厅的欧式吊顶上配了一盏大大的装饰灯。但在90年代中后期,一些正规的家装公司逐渐多了起来。
21世纪 材质、风格、网购……
讲述人:赵毅,80后
我前不久装了自己的婚房,请了专业的装修公司设计,瓷砖、洁具、地板、橱柜、居室门等都纳入了家装公司的流程,确保整体风格统一。我喜欢装修简单一些,装饰多一点。我在选择家具时,特地挑选了现代感的布艺沙发,上面再配一堆各种颜色的抱枕,椅子是传统的藤条椅,给人别具一格的休闲感觉。我觉得如今的家装更多地强调的是个性,极简风格、田园风格、地中海风格……谁都不愿自己的装修风格和别人雷同。我还参与过团购会,网购过建材、软装饰。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