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家装20年,家装发生了太多太快的变化,来不及品味,新老却已交替,十年前有许多经典的家装流行元素,有些后来逐渐被淘汰,有些则改头换面,经过升级和包装继续保持流行,让我们在重温过去家装的经典元素之余,见证家装20年迅速发展的力量。
【家装20年备忘录】
1989年—1993年成都无家装
“在1993年以前,成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装市场,”有几十年从业经历的本土知名设计师何永华表示,“那时,我们接的基本上都是工装工程,老百姓要装房子,要么就自己装一下,要么就找工装队伍帮个忙。”真正意义上的家装并没有成形。那时候都是单位分房,单位分的房子和现在的清水房不同,基本上还保持了基本功能,“比如灯饰,水龙头,水泥灶台等等,单位房里这些都有,进户还有门窗,而且当时大家要求也不高,你说还装什么”,何永华一针见血地表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上游房地产产业没得到发展,没有更高层次的住宅提出配套居住的需要,装修就不会有所发展。
1993年—1999年“游击队”揽天下
到1993年前后,房地产住宅水平又提升了一轮档次,与之对应,人们开始对家装产生更高的要求。这段时间,逐渐开始出现三三两两的小家装游击队,并且数量越来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形成了最早期的家装概念。“早期做家装这部分人,一部分人是从工装公司出来的,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半路出家,”成都装协秘书长张代莹表示,这就不难理解在早期家装的流行元素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造型出自于工装了,这也体现出了早期家装无设计,风格单一的缺点。虽然这时期家装市场刚刚出现,但并不成规模,更谈不上成熟,在1996年以前,成都大一点的建材市场就只有两个,一是城北的西南建材中心,二是府河材料市场,那时还没有大的装饰商城的概念,“以前自己家装修都是去这两个地方买材料。”家住西门的业主王志芳表示,“那时买的东西也很简单,没什么新材料,好不好自己都能区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1997年,博美装饰城西门店(查看地图)的开业加速了整个成都装饰建材市场的成长,事隔多年以后,在装饰行业浸淫多年的专家谢枫(1999年出版的成都首部《现代家庭装饰装修指南》的撰文者)依然记忆犹新,“博美装饰城在当时的意义在于首次引进了一种家装建材商城化的全新概念。”不少小规模的家装公司(即游击队)都逐渐被收编进了卖场。
1999年—2009年步入十年“黄金时代”
毫无疑问,近十年是家装公司的“黄金时代”。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整个房地产产业的迅速发展,到1999年时,年轻的“成都家装”就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平,甚至还出版了成都乃至西南第一本公开发行的《现代家庭装饰装修指南》,这本由成都最早一批设计师何永华等人主编的家装指南图书甫一面市,就备受关注,“当时甚至还有深圳的一个出版商花钱买断了我们后两章的出版”,这证明了当年成都整体家装水平就不乏亮点。而到2000年前后,伴随着业之峰、东易日盛、龙发装饰、广东星艺等外来家装巨头的频频杀入,成都这片家装的热土陡然热闹起来,外来家装公司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模式,比如体验馆理论、连锁经营模式、理解更深入的各种流派的风格等等,与此同时,诸如华达、美家堂、新空间、川豪等本土品牌企业也从家装公司中脱颖而出,推出了不少创新的经营模式,比如交钥匙工程、先装修再付款等家装模式,本土和外来的家装公司既竞争又渗透,促进了成都家装水平的真正提升。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