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师培训班实战课程

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当前位置:
王亚明:打响家具企业赴美上市第一炮

  诺华家具博物馆内展出的概念家具东莞日报记者郑志波摄

  NOVA(诺华),看似简单的四个字母,实则包含着诺华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明的独到用心:N-New(款新),O-Ok(质好),V-Value(取胜),A-Action(争先)。

  当其他家具企业还在跟随主流,生产聚氨酯家具的时候,王亚明已经带领新创立的新亚家具,生产新潮的金属玻璃家具;当其他家具企业还在忙于模仿、复制的时候,王亚明已经注册了“屋宝”品牌商标,并成为第一家请明星宣传自主品牌的家具企业;当其他家具企业还在为海外销售贴别人牌,用别人销售渠道,被别人分走利润的时候,王亚明已经在海外有了销售公司和销售品牌。

  王亚明的创新争先,恰如其分地解释了NOVA的品质。

  2011年,诺华赴美上市,以国际品牌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中,这也是国内家具行业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企业。王亚明自信地说:“我这是用外国人的钱,壮大国内家具企业。”他希望秉承企业理念,实现百年品牌梦。

  梦起

  “烈火”锤炼出坚韧

  王亚明,拥有香港商人的儒雅和睿智,眼神中流露出一股坚韧,而这股坚韧是经过“烈火”锤炼出来的。如果1993年的那场火灾,击垮了王亚明,那就没有了今天的诺华家具。

  说起王亚明的家具梦,要追溯到他在香港的求学经历。王亚明说,有家必须要有家具,这才能真正地生活。他在香港一家工业学院念书的时候,就逐渐把设计兴趣转移到家具上来。在无数个日夜,王亚明用圆规、直尺和铅笔设计出一张张精准、美观的桌椅。

  怀着热爱与梦想,1987年,王亚明毕业后进入香港一家家具公司当制图工。因为出色的工作,两年后王亚明被公司外派到东莞的工厂做厂长。年仅21岁的王亚明在幼年离开内地后,又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故土。那时的东莞正扮演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急先锋角色,王亚明经过厂长职位的历练后,凭借敏锐的商机嗅觉,开始捕捉属于自己的机遇。

  1991年,在家具行业打拼了四年的王亚明,果断地拿出独自积蓄的十几万元资金,在厚街注册了新亚家具有限公司。王亚明带领16个员工,在一间800平方米的厂房开启创业之旅。然而,当王亚明看到第一款产品时,他果断操起一把斧头,将它砸个稀巴烂。

  王亚明回忆说:“夜以继日,日以继夜,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公司第一炮打响,才能对得起心中追求的理想。”

  这一次,王亚明在车间寸步不离,色彩、款式、边角,每一个细节都亲自把关,直到完美的产品摆在眼前,他才长舒一口气。正是王亚明的这种执着和追求完美,新亚家具逐渐壮大。

  然而,创业两年后,王亚明遭遇人生中最大的挫折。1993年,在王亚明的创业初期,由于工人的一个失误,引发一场重大火灾,将厂房烧毁,损失几十万元,可以说把这两年积累的资金都搭进去了。

  这对于创业初期的他,是一个沉重打击。他彷徨过,挣扎过,想过放弃家具梦想,但最终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与支持下,他坚持了下来。当时,中国市场经济刚起步,市场机遇触手可及,王亚明认为,有机遇就可以东山再起。

  回忆当年,王亚明说:“太辛苦了,一切需要重新来过”。然而,在停工3个月后,他重整旗鼓。从此,在东莞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

  追梦

  13年四次迁厂扩规模

  王亚明的诺华家具至今已经走过22个春秋,但是在前13年,随着企业不断壮大,王亚明一直奔走在寻找厂房的路上。

  刚开始,厂房位于厚街溪头,生产单一的客厅家具。当时,东莞是板式贴纸家具的天下,但王亚明没有随大流,凭借着敢为人先的冲劲,他另辟蹊径,选择金属玻璃家具,成为早期为数不多的金属玻璃家具企业。

  正是因为新亚家具产品的独特性,公司逐渐壮大,一年后,原有的生产规模根本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为此,王亚明开始寻找厂房。最终,他看中厚街桥头一个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厂房,员工顿时增加到60多人。

  而在市场经济的春风下,东莞家具产业也在飞速发展,王亚明回忆说,到1994、1995年,东莞家具公司的数量呈井喷之势。

  再加上正好遇上世界家具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潮流,家具企业有着源源不断的订单。诺华家具董事长助理罗莉,把那个时代比喻成“闭着眼睛也能挣钱的年代”。

  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王亚明决定再次扩大规模,以迎接源源不断的订单。1995年,王亚明得到道滘镇政府的支持,租用了一个6000平方米的厂房。此时,诺华的员工增加到300多人,才能应付订单的生产需求。

  1999年,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洗礼后的王亚明,将企业再次扩大规模,厂址搬迁到东城牛山。此时的诺华,厂房面积已经从创业初期的800平方米扩大到2万平方米,工人数量也增加到400多人。

  但是,王亚明真正“站稳脚跟”,摆脱租用厂房的日子,则是2004年。2003年,原来的新亚家具正式改名为诺华家具,也就在这一年,王亚明在道滘镇拿下100亩地,开始建设“诺华工业园”。2004年3月,诺华迁址东莞道滘南阁工业区,同年,诺华工业园投入使用,诺华的员工达到近千人。

  每一次的厂址变迁,都标志着诺华的一次规模扩张。这十几年,王亚明似乎一直走在寻找厂房的路上,他把公司发展壮大比喻成幸福的烦恼。

  筑梦

  年度内销额超亿元

  2001年,王亚明注册“屋宝”品牌,开启诺华的品牌蜕变之旅。2004年,王亚明的公司请来凤凰卫视当家花旦孟广美做形象代言,展开宣传攻势。这也是东莞家具行业第一家请明星代言的企业。短短两年时间,王亚明的诺华红了。

  术业有专攻,自此,王亚明的公司集中精力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使公司能够生产各类板式家具并可实现个性化定制家具。2006年,诺华推出“时尚新贵”、“激情岁月”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好评。

  长期以来,王亚明公司的产品都以外销为主,畅销欧美、日本等国际市场。时日渐长,精湛的生产技术、新颖的设计思想使他成为外销佼佼者。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家具行业慢慢出现一股东南亚转移潮,工厂在往东南亚转移,订单也在往东南亚转移,珠三角的传统优势渐渐削弱。

  于是,王亚明开始注重内销市场,同时加快品牌研发速度。2008年是奥运年,盛行中国风,这给王亚明带来灵感,新品牌“明玛”诞生,颠覆了中式家具以实木为主材料的传统,该品牌在2009年上市。此后,诺华连续推出新的自主品牌,“花花世界”、“GM”、“ISOFA”陆续上市,到2011年,诺华已经成为五大品牌同时发力,全面出击现代整体客厅家居的领先品牌。

  基于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王亚明的销售策略坚持内外销并重、两条腿走路,通过与红星美凯龙等国内专业卖场合作、在国内设立专卖店、建立“诺华生活网”家居电子商务平台等途径,迅速将自主品牌打进国内市场。目前,诺华在国内拥有实体销售门店近300家,年度内销额超1亿元。内外销比例从2008年的1:9转变为3:7,预计到2015年前后,这一比例会达到5:5,真正实现内外销并重、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

  圆梦

  赴美上市,走向世界

  2011年6月,诺华家具公司奔赴美国OTCBB资本市场,成为国内家具行业赴美上市第一家企业。

  然而赴美上市并非一路坦途。王亚明说,上世纪90年代,公司是作坊式运作,“定居”道滘后,逐渐形成小规模管理模式,这与美国对上市公司的要求相差甚远,升级公司管理是唯一途径。为此,王亚明请来美国专业保荐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管理、生产、采购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升级,让诺华从小规模管理模式升级成集团化模式管理。经历管理转型的阵痛后,诺华2011年奔赴美国资本市场。

  今年,诺华的美国上市路还将迎来另一个飞跃。王亚明说,诺华将在年内由OTCBB转到纳斯达克市场交易。纳斯达克是全球第二大证券交易市场,这意味着诺华将面临更大的发展前景。

  除利用外国资金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诺华的海外销售阵地也渐渐稳固。2011年,王亚明出资收购了美国一家中型家具销售公司,同时收购这家销售公司的家具品牌Diamond Sofa,实现海外销售可以贴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渠道。王亚明说,接下来计划再收购几家欧美的销售公司,开拓更多的海外销售渠道。

  作为一个国际品牌,要走向世界,不仅靠销售、靠设计、靠质量,还要有文化内涵的支撑。“虚浮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我希望用文化来打造品牌。有了文化,品牌就有了高度。”王亚明说。2011年3月,“诺华·中国家具博物馆”揭牌,博物馆陈列的家具展品,从商周到现代,乃至未来,一应俱全,更是将大批国内顶尖设计师家具作品永久收藏展出。“诺华·中国家具博物馆”也在日前被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品牌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王亚明在利用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进产品设计理念,“明玛”品牌,则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用现代方式进行演绎。“青花瓷”和“囍”系列产品,受到市场终端消费群的喜爱和好评。

  展望未来,王亚明说,诺华将秉承“铭记家具历史荣光,实现百年家居梦想”的企业愿景,朝着百年品牌进发。

作者:家具设计课堂 发布时间:2020.01.20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

系统化培训家具结构设计师从家具设计课堂开始

家具设计圈致力于打造卓越的家具设计师人脉圈子,为家具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圈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