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来源:雨说设计工作室
设计中的幽默感,往往会以亚米·海恩(Jaime Hayon)和马塞尔·万德斯(Marcel Wanders)那一类为主,或与Studio Job 和 Seletti 那种挑战流俗之物的风格画上等号。但比利时设计师阿兰·吉勒斯(Alain Gilles)的崛起却让人发现:幽默感不一定大剌剌,而让人会心一笑且不失功能的产品,或许才属幽默的设计。
意大利Bonaldo 的Assemblage边桌
1970 年生于布鲁塞尔的阿兰·吉勒斯认为设计是他生命的第二春。他原本就读于政治科学和行销管理系,并到国际金融领域工作了五年后,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设计梦想的力量。于是在妻子的支持下,决定到法国瓦朗谢纳德的特级设计研究院(Institut Superieur de Design,ISD)修读产品设计——当时他已经32 岁。 毕业后,在经历了设计师沙维尔·卢思特(Xavier Lust)和 Quinze &Milan 公司的洗礼,2007 年底,他成立了工作室,正式进军设计业。
Bonaldo 的Eddy扶手椅
辗转的事业历练,让他对设计业的惯有操作模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譬如,他从未自己打造过任何原型,他认为“那只是浪费金钱的事。”。再比如,即便他来自布鲁塞尔,却坦言不会与布鲁塞尔公司合作,他认为“因为这样曝光率不大而且没有进展的机会。”所以,他在业界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局外人。因此从开设工作室至今,他除了设计产品和家具外,也进行过其他如艺术指导和舞台设计的工作。而一切的起点则是来自于一张桌子:意大利品牌 Bonaldo 的 Big Table。
关于这一张让他名声大噪的桌子,其实在设计上最让人脑洞大开的就是那斜切交错多彩的四肢钢骨脚,是怎么看都应该无法带来平衡感的随机设计,然而在现实中,这实乃最深思熟虑的设计思路。他希望这件产品包含具有不同个性的个体,并在不同的角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样貌特点,他原来的想法是创建一个矩形的桌子,让它看起来像站立在一点之上,就好像有生命似的。
Bonaldo 的Mass桌
最终的设计则是在有了四条金属且多彩的桌腿设计后,仿佛人们大步向前走,一下子就有了亮点。有趣的是,Big Table 一开始并不被Bonaldo看好。在Bonaldo觉得它有点“难用”的情况下, 2009 年一经推出时,它仅作为陈列品出现。谁知,仿佛是上天开的玩笑一样,这张桌子却因为人气暴涨而不得不被推入生产线,甚至还成为了畅销产品,还赢得了Good Design 设计大奖,一举将阿兰·吉勒斯之名推往“明星设计师”的行列。
Bonaldo 的Big Table
除了 Bonaldo,在阿兰履历表中标注为御用设计师地位的莫过于比利时生产商Buzzispace,毫不夸张说,是因为他的介入,才让Buzzispace获得如今的地位与声望。可是,他不是说不和比利时公司合作吗?这难道不就是在打脸吗?
其实,对于这家同样在 2007 年成立的主打吸音原料和办公家具的公司,阿兰反而觉得自己的“办公室”经验能轻易派上用场。尤其在逐渐变得开放与休闲的办公环境中,他的首个产品 ——BuzziVille 办公岛屿正是因为“对症下药”而大获好评。“设计总与人有关。而设计师所创造出的东西终将被人们所使用,所以曾有过不同的生活(对设计)真的很有帮助。”他解释说,“也可以说,因为我曾‘穿过他人的鞋子’,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我可以感受并理解到他们的需求。”
比利时Buzzispace的Buzzifloat扶手办公座椅
被誉为“市面上最模块的办公环境”的 BuzziVille ,可以根据用者要求扩展或缩小,因此也能随着工作场所的流动而灵活地进行搭配。BuzziVille 的成功,不仅让仍是新品牌的Buzzispace 获得国际认同,也让其走上成为业界数一数二的办公家具公司的路径。功不可没的阿兰自然也成为了其御用设计师,持续为其打造一系列实用的桌椅、屏风和灯具等。
阿兰发觉,自己每一次在为Buzzispace设计时,总是能迅速地了解到自己能创造的物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让置身于开放式空间的上班族能在身心都获得改善。比如,BuzziFloat 椅子脱离了办公椅子的厚重感,反而拥有了漂浮的视觉性;BuzziBlinds 屏风则宛如百叶窗,让私密与开放空间简单地具备转移功能;还有刚推出的“帽子”灯具 BuzziHat,以吊灯的长度来提供不同的吸音效果。
被誉为“市面上最模块的办公环境”的BuzziVille
问及他的办公家具设计为何总能灵感不断时,他回答说:“因为我就曾经在摩根大通里工作过呀。”也许,至今挑战办公家具的设计师屈指可数的原因,就基于不是每一位设计师都像他一样曾工作于一家拥有超过 1500 名员工,每一个楼层里都有着 250 人整天在讲电话的公司吧。
通过Bonaldo 和 Buzzispace 两家公司的提拔,阿兰的设计在短短的几年内,就获得了业界的认可与赞赏。然而,又该如何形容他的风格呢?他在 2012 年赢得比利时双年展“年度设计师”的评审说:“他的设计稳健且合时宜,并展现了工业设计的责任。同时还能表现出诗意的一面。”
Ligne Roset 的Geoffrey 镜子
如果说他恰好在形态上有着严谨线条和雄性设计,那他却总是注入色彩或更感性的元素来抗衡。像为法国品牌 La Chance 打造的 X-Ray 沙发,在硬朗的金属结构中,为其赋予亮眼的色彩而展现现代感。在寻求完美均衡的时间点上,其幽默感也自然不少、功能性也不缺。在这一反比利时著称的极简主义的设计手法下,就打造出了属于他个人的暖意风格。
阿兰觉得,既然自己有能力设计,就不该浪费时间在“无用”的产品或概念上。“关于我的设计,的确可以说是来自我的梦想和现实的混合体。我喜欢那些即便有所不同或美丽,却依然没有失去功能的产品。这才真是我的门槛。”他说,“当我开始设计时,总是因为我已经开始幻想,并在我脑袋中已经可以看到故事,或逻辑上的某些部分。然后我会试图找到使其合理化的方法,以便人们可以制造和使用它。”
Casamania的Container 收纳柜
正如他为 Bonaldo 打造的 Eddy 扶手椅,虽然在视觉与结构上的设计是向单车的借鉴,但是扶手椅概述了另一种与我们的物品在一起生活的方式——即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皮革侧袋作为扶手,可以存放杂志、平板电脑或遥控器。这就有点像放在自行车后部的袋子。同样,坐垫背后还可以放置一个靠枕或毯子,完全重新定义了扶手椅类产品的设计。阿兰认为,这个扶手椅所创造的是现代家具上的新定制主义和新思维方式,而非将重点放在用于连接座位不同部分的“快速释放”巧思。
“如果我的设计能讲述更多的故事时,我就会感到高兴……只要它们都是可被理解的。”他坦言自己并不是个技术性的设计师,反而更像是一位说故事的人。因为设计总是在软件中完成,所以通常他会将物品的技术元素隐藏起来,以便将其简化,易于理解和被想起——甚至更喜欢制作相当平面的作品,并且在视觉上让它们充满经典性。
法国La Chance的 X-Ray 沙发
在闯荡产品设计已有十年的今日,阿兰开始进驻室内设计的领域。比如他刚完成的慈善商店 Oxfam 快闪店——“空店”(The Empty Shop),店内所有物品都是来自设计师或建筑师的捐献。他将店内所有装潢都漆上金色,让所有店内的二手商品显得贵气——难以想象,这是一家开在比利时高街上的店面——设计不仅带出幽默感,也达到了一种反讽的意味,的确是高招。
若你仍无法看出阿兰产品中的幽默,那你也能对其功能有所共鸣。而将自己定义为“平凡人”的他深信:要创造,就必须对事物有所体验。而正是这种体验和在生活中随处搜集影响力的印记,才让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即便这里没有一项产品只有一个面向、一个目的,但却成为了阿兰独一无二的能够立足于国际设计业的秘诀。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