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师培训班实战课程

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当前位置:
33款新型家具设计欣赏,家居产品的格调也要进步。

对于家居产品的设计来说,好用、实用是始终不变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大多数人衡量一个家居产品好坏的标准,这点肯定没有错。不过,实用性与趣味性倒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它们之间也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反而在漫长、平淡的生活里,很需要一些带有趣味的家居设计产品,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情趣、更加轻松一些。

01.IDisorder(交互感应沙发

「交互感应沙发」是一把可以实现触感交流的沙发,设计师刘晓聪想利用互联网来传递人的肢体语言。它是由两个外形相同的单人沙发组成,色彩明亮欢快,给人「大白」的温馨感。

沙发外围一圈球体可以相互感知,触碰任意一个球,另一个沙发对应那个球就会发生收缩,手离开则恢复原状,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对应沙发上的球体变化节奏来进行「触摸式」沟通。两张沙发只要搭载在 Wi-Fi 环境下,距离可以无限远,异地相隔的恋人亲人就可以通过它来感知到对方了。目前该产品已申请专利。

02.隐约

人都有私密和自我保护的心理,但是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二者是矛盾但又是并存的,这便成了设计师安新妹此款作品的设计点。

利用藤编编制肌理给人塑造出面的感觉,当你贴近肌理时,就会看见外面的事物,这也完美地诠释了格式塔视觉原理,贴合私密与半私密的设计概念。另外,产品本身的形态材料也都给使用者安全感和私密性。

03.左 · 右

在与家长互动组装的过程中,完成了左右脑思维转换练习,开发了左右脑机能。这款系列产品采用平板化及套匣式包装形式,仅仅几十块模块玩具却营造了一个平衡左右脑发育的动物主题空间。

04.点翠坊

在设计师张可人看来,点翠工艺的灵魂不在于翠鸟的羽毛,而在于那份匠人的心意,丰富多彩的他禽羽毛依旧可以延续点翠的精彩。所以他希望通过现代的手段改良并继承这项失传的传统工艺,使之得到一定的进化与升华,扬长避短,保留视觉与灵魂的精华。

他利用工业用羽毛替代翠羽,结合现代简约的设计,将残美的点翠由脆弱的首饰转移到与生活更加贴近的家居之中。以茶器为载体,将生灵的力量化为绿叶的根本,融入文人的茶道精神。

05.Blend 透明

设计师陈倩妮提取了明清家具以及极简主义家具作为东西方两大文化的代表,在其形式上进行了融合,并大胆运用新材料调光玻璃以及传感技术,使之成为一件充满趣味性的产品。体现在作品中就是看似是一把现代感十足的亚克力透明座椅,当人坐上去又会显现出座体中传统明式座椅的效果,就像给传统家具披上现代外衣,一隐一显,是一种交流碰撞,更是一种包容。

它的工作原理是运用了重力传感技术,其触发装置在椅子底部,当人坐在座椅上时,压力传感器被触发,经由常闭型触发开关,切断电源,玻璃中的液晶分子会呈不规则分散排布,此时调光玻璃会呈现透光的雾化状态;当离开座椅,电路接通,当中的液晶分子呈整齐排列,光线可以自由穿透,此时椅子瞬间呈现透明状态。

06.家庭工作室

设计即造物,赋予物以新生是设计师生茵此次毕设的出发点。Skeleton&skin 家庭工作室系列家具将黑胡桃木与牛皮、以及植鞣皮两种材质组合而成。通过皮革材质自身的延展属性,使皮革具有三维形态。

桌面两侧的活动盒盖使桌子的储物功能发挥到极致,架子可拆卸的托盘使置物功能具有灵活性,椅子自然垂落的皮革适应每一个拥有它的使用者。温润的皮革与实木接触,让使用者得到安心的体验。

07.老年人•浴空间

老龄化在加剧,越来越多老年人问题等着解决。调查得知,现在老年人在沐浴前后换衣服和沐浴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而设计师刘辉东针对这种现象设计的「浴空间」,满足了老年人从初老期(年轻老年人)到老年期的使用。

「浴.衣坐凳」一高一低扶手相加的坐凳,站立扶握,坐着扶握,安全稳定,辅助老年人更容易坐下和起身。以扶手为轴,坐凳可灵活转动,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转动到适合的位置,更衣、沐浴、泡脚……不使用时旋转靠墙,节省空间。高扶手上的置物托盘可上下调节,左右旋转,老年人可根据需要调到适合的高度,盛放手机,手表,眼镜,梳子,干毛巾,衣服等,洗完澡后方便拿到衣服,发生突发病况时,能方便拿到手机与子女联络。

「功能融合衣挂」的设计由挂钩、镜子、小托盘和壁灯多功能组合,挂钩放大化设计,更方便老年人挂衣物。

08.人性化智能家具

设计师史慧设计此款产品的理念是让现代人能够在快速节奏的工作状态中,健康、安全的工作,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状态。

当人就坐开始工作时, 桌面下隐藏的两款传感器(红外和热释电传感器)就会接收信号检测到有人在工作,然后程序就会自动开启定时装置。当使用者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时,位于玻璃桌面下的 LED 灯带会持续闪烁,以提醒使用者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了,直到使用者离开书桌,灯带才会停止闪烁。

09.家 · 人

设计师侯旭南的这一系列作品以「全家福」的形式呈现,在设计元素上提取了上个时代的家具细节元素,并结合现代简化几何风格元素进行构成,在方圆之间完成产品的形式与功能的融合。

产品本身具备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的缩影,两把靠背椅子在场景中央,就仿佛全家福中的父母,而中间的茶几,左侧的落地灯以及右侧的边柜分别意为家中的幼子与长子,在两侧守护父母。材质上选择铜与木是因为两者都是温和属性的材质,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微妙的变化。

10.憩景

「憩景」以黑色烤漆的椭圆形香桌做主题,建筑造型的黄铜香器置于其中,香桌中心边缘以一圈蓝色激光灯头围合,交叉射出。当倒流香点燃后,建筑形态的香器被烟雾围绕,似幻似境,射线在烟雾这种媒介下呈现出交叉的条状线条,仿佛无线电波下的城市幻影。

设计师孙琳选择榆木作为香桌的主要材料,用黑色磨砂烤漆方式处理表面,并配以黄铜桌腿,香器也选用黄铜为材料。内部灯光部分选择 60mW 蓝紫色激光灯(32 只)。香器部分为抽象的城市建筑造型,以片状斜向排列的形式构成,一共 6 部分楼体,4 部分楼体为不可活动的部分,与香器底座是相连接的,1 部分是焚香的部分,1 部分是存放香料以及焚香工具的部分,这两部分均为可取出清洗处理的部分。

在焚香的过程当中,倒流香的烟雾游弋在桌面,从桌中心射出的光线在这种媒介下若隐若现,包裹着「城市」,犹如无线电波环绕着整座城市,从而表达设计师对通讯设备影响下的空间封闭性与开放性的思考。

11.模 · 方

由设计师赵广阔设计的这款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储物形式,将柜、架、凳结为一体。用户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或家居环境来改变使用形式,其数量也是由用户根据当时的使用空间环境来自由决定。

单个柜子可以当凳子,床头柜等,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改变柜子数量,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可以不断叠加来增加柜子的形式和扩加使用功能,让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用户无限储物和自主形式的需要。

12.灯塔/ 机械语言


设计师李冰琦的这一系列作品分为灯塔和沙发两部分。生活中的高压电塔一直给人冰冷的感觉,但设计师想将这种金属感、工业感很重的形式应用在家居生活中,让这种对比和矛盾给用户带来别样的感受,由此激发了她设计灯塔的灵感。

沙发的材质是头层牛皮和不锈钢,这套沙发是和灯塔配套的。从工业机器上提取形态,通过材质转化将原本金属带来的工业感转化成柔软皮质带来的舒适感。这种对比会产生比较新鲜的感官体验,也能中和灯塔形式的冰冷感。

13.碳纤维荷叶椅

生命的脉络在即将消陨的状态下反而显得更加清晰,如同残破的荷叶。设计师刘松洋通过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展现出荷叶枯萎的形态,将新与旧,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于一件物品中,展现出事物矛盾与统一的关系,而这种矛盾正是我们需要思索的…

荷叶椅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成,整体可拆卸为三个部分,相互之间通过预埋的结构结合起来。在光线的照射下,椅子所投射出来的荷叶影子格外逼真。

14.拂字刷


拂去尘,则以刷为器,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忽视的器物,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而现代市场的刷制品的廉价感却使其内涵价值大大降低,所以设计师赵彤希望通过自己作品来刷新生活。

作品中圆刷的材质是黑胡桃、花梨木和榉木的结合,毛体部分是水洗白鬃。其它衣刷、头刷、鞋刷系列都是用的黑檀,每一个刷子都被赋予了特殊的美感。

15.伴

设计师陈佳雨在调研中发现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而阅读就像一个纽带联系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和沟通,所以,她希望通过作品营造出一种孩子和父母共同读书的氛围。

作品由一个桌子锁住两个椅子的形式组成,桌子是连接两个椅子的核心,符合阅读以及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状态,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父母多陪陪陪孩子。材料使用白橡木和羊毛毡面料,毛毡在噪音传播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减弱作用,而白橡木颜色较浅,不易使人感到压抑。

16.上妆

梳妆台如嫁妆,里面承载了很多东西,设计师江美婷一直以妈妈婚姻为起点来做这个事情,希望通过一些日常的生活物品来表现夫妻生活的不同场景。

妆台上每一件物品都是一种隐喻,关于婚姻、爱情的关系。按钮里面采录了8位情侣、夫妻属于他们那个阶段的故事,当拿起电话,按下梳妆台上相应的按钮时,就可以听到里面那个属于夫妻间的小故事了。

17.「彩纳」系列收纳家居

当今的家居生活产品较之前有很大的变化,相对应的收纳产品也应该有相应的进化,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们的收纳问题。设计师刘烁峰在大量的调研、制作、试验和优化后,新概念型收纳产品「彩纳」系列家居产品应运而生。她使用最普及的材料和最易实现的工艺,以实现新概念收纳功能为主,化繁为简,节约环保。

「彩纳」系列收纳家居以多层收纳平面为主要构成主体,增加空间利用率,借用多彩标示搭配手机和视野控制来方便查找收纳物品。

18.既醉亦醒

设计师张伯沅用酒器自身所能表达出的语言作为表现的主要载体,支撑器具拟醉的状态来说明器物自身醉状的情感。用醉酒下的常态去与清醒真实的我们作出一个对比,并以酒精这样的媒介去思考:酒醉状态下的我们与器物所能表现出让我们感到醉态的形态。

造型灵感来源于醉酒状态下东倒西歪的人类形态,他用错位和交叉等多种形式改变案几自身的支撑状态并使之与酒瓶状态等到等齐。工艺材料上采用板材烤漆与手工吹制玻璃的手法来表现。

19.带毛的东西

「在幼儿园的时候,熟睡中的我被冰冷的东西触碰身体,睁眼后发现是医生正在用听诊器检查我的心跳。」设计师徐沁回忆儿时的经历,而她的作品也正是基于此。「寒冷」的形状就像三角,尖锐而没有任何一丝饱满的线条,滚落的地方到处是冰冷的痕迹。反之,触摸毛绒卷曲的织物,玩具和小动物,甚至是毛发或者肌肤,会给她带来温暖的感受。

她用自己的双手每天为一个三角形穿上一件羊毛毡外衣,让它变得温暖可爱,最终拼接为一个小床,每一个毛毡的外衣都是一个手工混色后的独特的颜色。而整个气氛和颜色的选择来自于巴尔蒂斯的一张画,这张画表现的是一个青春期的少女躺在小床上的身影,在阳光下颜色显得格外细腻,同时画面的颜色也透出了某种诡异和恐惧。

20.可被吃掉的铅笔

不要惊讶于它的名字,因为它真的可以被吃掉。设计师夏宏伟选用代可可脂作为主要材料制作的铅笔,在使用过程中,削下来的铅笔屑可作为动物的食物被吃掉,从而实现整个过程没有垃圾的产生。

前期通过参数化建模调整确定产品的形态,借助 CNC 精雕和翻模制作产品的模具,最后将代可可脂,淀粉,粮食等按照比例调配好,加热融化注入模具,放入低温环境降温成型。

21.画趣

设计师吴小昆设计的这款工作桌,从外形与功能性结合入手,规范工作桌的使用方式,把画桌融入其中。这是专门为 CG 画师设计的一款工作桌,主桌形状采用圆弧造型,灵感取自回旋镖,象征自由不失松散,收放自如。

工作桌共分为三个工作区。从左至右依次为模型研究区,电脑绘图区和草稿区。小桌辅助主桌作业,镂空部分可以放置工具,可以发光的透台,便于 CG 画师拓印草图。而桌子整体为半包围状,形成一个私密空间。

22.黯斓

「黯斓」器皿以广口瓶为灵感恰当分割成为一组错落的文房收纳容器。以当代设计的手法简化并提炼景泰蓝制作工艺和材料,以青金、松石等矿物釉料融合当代东方审美形式,以「天、地、水、生」为意象,打破传统工艺对于纹样装饰的演绎,让纹样本身和使用者发生视觉和心理上的关系,将景泰蓝传统工艺以当代的形式呈现出来。

设计师王祎南的这款「黯斓」桌案以「方圆之度」为设计根基,以现代人的当代东方意识和使用方式为理念,为现代人提供书写、品茶、熏香的实用功能。

23.自家味

在产品设计中,情感需求的满足越来越重要,这也将会是未来市场的必然趋势。因此,设计师王婷想探索一个传统习惯、人的情感与新媒介三者的互动区域,而「自家味」正是对这片区域的大胆猜想。

作品由一套餐桌,一套餐具组成,以一个人独自的视角去透过餐具看到几代相聚的场景。桌面空白、无声、孤独、真实,餐盘中欢腾、相聚、充实、虚无。这也是设计师自己多年身在异乡的感受,对家中吃饭回忆的重现与珍惜。

24.常忆魏晋风骨

设计师韩佳辰的作品「常忆魏晋风骨」以魏晋时代的床榻为原型,融入魏晋时代流行的围屏元素,以古朴而明亮的绿沉漆之色为主色调,力求呈现出魏晋时代名士们与自然相融,与万物齐一的绝色风骨。

其中面料设计为作品的设计重点。魏晋之前,家居生活中的色彩多为材质的原始色彩,上漆也是非红即黑,而魏晋时代,因为绿沉漆的广泛使用给历史的画卷上涂上了一抹特例独行,浓墨重彩的绿意,这便是我选择墨绿色丝绸为主要材质之一的原因。

魏晋尚奢靡,墨绿色40姆米的丝绸,先经过背面描点印刷,再找等距的点按规律手工缝制,同时在正面就出现了规律立体的纹样,针脚隐藏在内,如编如绣,散逸着粼粼的丝光。

25.曲径和风

曲是园林的灵魂,曲折历来被视为园林中的命脉。园林重曲线,看中的就是这种优美中的运动使景物暂时出现空白,犹如发箭时回拉;一放,则如手松箭发,在一片空白中映出最盎然的生机。而设计师郭璐璐此次设计的出发点就源于园林中曲的建造。

当人运动到作品前方时并未有明显的图案,而移动到侧方某一点时,园林中代表元素月洞门形象就显现出来了,这正是运用了园林中移步换景的造园手法。形成的月洞门造型,同样拥有收纳四时之景的功能。屏风在体量上比较大,分为四部分进行拆装,方便运输。材质选用的是颜色浅纹理细腻的枫木。

26.拒绝长大的成年人

设计师刘怡设计的这款「拒绝长大的成年人」,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自身,是她毕设这一年里的心情所致。她想用雕塑、玻璃和镜面共同表达出一种脆弱不安的情绪,就像小王子的作者在沙漠中遇见小王子那样,在梦境般的自我世界里,遇见那个存在心里的拒绝长大的小孩。

27.新生

皮草是一种天然的面料,其自然本真的特点是此次设计的出发点。设计师赵晓盖基于传统视角对皮草的发展与应用进行研究并通过全新的设计理念对皮草家具的设计应用进行研究,将家具设计与皮草相互碰撞赋予其新生,来源于自然而又回归于自然。

毕业设计主题为「新生」,将这种天然的材料加以适合的载体赋予其新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也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事实证明,通过将皮草设计与家具设计相结合设计出来的家具让人使用起来很舒适,符合现代人的使用和审美需求,对皮草家居设计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28.布居(个性化的网购家居产品)

设计师毛雯设计的这款「布居」依托于网络销售模式,在传统模块化家具中加入个性化的理念,以缝制家具的概念为表达形式,通过调整模块不同的材质、质感、形状、比例以及个性化的定制部件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在材质上,将贴近肌肤的质感代入到家居用品之中,皮质的桌腿、牛仔的椅座、流苏的置物架等等;外观上,将动植物的表皮肌理进行提取借用,赋予产品更强的生命力;固定方式上,采用「缝扣子」的手法,各式各样的线、绳把扣子与各部件结合起来并固定,将家居用品与缝纫产品进行链接,产生缝制家居的理念,在功能模块之外赋予产品更多可选择的个性化元素,让个性化渗透到产品的每一处。关于「布居」的未来发展方向,设计师毛雯提到,它在宏观上是一个自助的网上购物商场,包括 PC 终端和手机 APP 终端,为顾客提供相匹配的各类个性化产品。

29.谧

设计师彭怡然设计的这款产品使用的是羊毛毡和白橡木这两种材料,它们都是导热性较差的「温情」材料,毛毡和橡木材质的对比会给使用者带来一种新鲜感。椅子扶手微向外翻转,在不破坏座椅整体轻巧的造型的同时,带给人包容环绕的感觉。

座椅通过羊毛毡与白橡木这两种自然材料媒介,以平静、淡然、温柔的感官信息将人们吸引,这来源于原始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热爱之情。这种和谐带给人安静的感觉,让使用者逃离现世的浮躁,感受到岁月静好,自然之美,这也恰恰符合作品名称所要表达的意境。

30.残缺造境

残缺也是一种美,设计师贾利民在建立残缺造境的意识形态中,将残缺本身具有的旧、寂、残破等与现代家居关联、契合,使用旧物、残破等不易于言表的意识形态去构建家居,通过家居完成残缺对造境与写境的表达。

设计师将铜丝手工嵌入硬木,抛光打磨。作品的轮廓则来源于有机玻璃的碎纹和老榆木残缺的风化纹,让这些自然的破碎重新焕发新生,让这些残缺表现出另类的风采。

31.氧居

氧居是设计师费琢设计的一系列产品,主要包括三部分:化妆镜、猫爬架和落地灯。植物与家具相结合,既不影响家具本身功能,还会使其具有新的功能价值。其中,梳妆镜与加湿器和植物(翠云草)的结合,不仅可以让室内保湿,而且在化妆照镜子时也会为面部喷些保湿的水,帮助面部保湿。

猫爬架与植物的结合,既可以作为一个摆放植物的空间隔断,也可以让猫在架子上攀爬,其中的植物是猫最喜欢的猫草,不停地攀爬也可以防止猫得抑郁症。伞架与植物相结合,雨伞上的水滴一旦落到植物(碰碰香)上,植物就会散发出苹果香味。另外,伞架中还放有灯光,可以当落地灯使用。

32.囬

对中国人来说,有一种感情,那叫「乡情」;有一种依恋,那叫「故土之恋」,中国人对土地的感情和对土地的爱已经达到一种无与伦比的程度。城市化的进程,柏油路渐渐替代了泥土路,我们和土地的关系慢慢被隔离。而设计师林若橙在其设计中把泥土和家具相结合,把泥土带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区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特点,她在不同的区域各选了一方土地,浇筑在水晶树脂中,作为家具的桌面,让使用者在使用家具的同时能看到属于自己心中那片熟悉故土的面貌。

33.上一刻

设计师吴超设计的作品「上一刻」主要采用材料置换的手法。用岩浆瞬间凝固成的火山岩来表达他对时间的思考,也希望给观者带来质疑:质疑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纬度下物品变成如此的质感,再加之容器中不断循环播放的标本,从而带来思考:我们是站在时空的什么位置?

何谓趣味?这个定义稍显抽象,可能一百个人的心中就有一百个不尽相同的答案。个人觉得,趣味性之于家居设计中并非需要多么的夸张与荒诞,也无需过多修饰,那样容易破坏家中的整体调性。能不动声色的融入情景,以简单的外形与修饰就能传递出美感,于细节处令人恍然一笑,能常伴于生活,岁月安好,这才是最好的设计。

作者:家具设计课堂 发布时间:2020.02.16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

系统化培训家具结构设计师从家具设计课堂开始

家具设计圈致力于打造卓越的家具设计师人脉圈子,为家具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圈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