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师培训班实战课程

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当前位置:
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教学实习 ——以广西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唐贤明1 戴大旺2 陈元坤2 秦志永1 程芳超1 孙建平1

Tang Xianming1 & Dai Dawang2 & Chen Yuankun2 & Qin Zhiyong1 & Cheng Fangchao1 & Sun Jianping1

(1.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2.广西上思华林林产工业有限公司,广西上思 535500)


摘 要: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从课堂走进企业,利用课堂所学的理论去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教学实习是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企业和高校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本文主要根据广西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分析和总结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教学实习经验。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教学实习

Abstract: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students was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enterprise. By practice the ability to use theory to find and solve problems in production, and to contact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hands-on operation, were improved. The long-term and effective cooperation teaching practice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mutual benefit.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resource shar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of cultivating the expert compound talents would be built by both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gnition practice, course practice and gradu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were focused on analyzing and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practice, students, teachers and enterprise multi benefit.

Key word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Teaching practice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目前经济的发展,社会与企业对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需要从传授理论知识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转变,从远离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向紧跟社会发展转变。广西大学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以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广西、发展林业为目标,进行实用性专业人才培养。本文主要根据专业的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分析和总结如何构建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经验。


1 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整合高校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人才培养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也是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很多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当地产业,从各方面尝试进行校企合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1-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校企合作的模式方面,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有为企业“订单培养”未来员工、为企业培训现有员工、以学校“资源共享”为基础、为企业培育潜在客户、向企业提供科研技术服务等模式[3];按合作的深度可分为浅层次合作、中层次合作和深层次合作三个层面[4]; 第二,校企合作的内容方面,在设置专业、安排教学内容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通过学校和企业互动的方式来确定和调整,使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定向”人才培养[5]; 第三,校企合作的成效方面,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其合作基础[6],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学结合的校企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良性互动[7]。“校企合作” 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发挥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与获取实践能力为主的现场教学相结合, 以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大于内容, 不能充分结合各自的优势,而主要问题是“校热企冷”、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模糊等。另外校企合作一直以学校主导、企业配合的方式进行,导致企业对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能够真正做到校企双方的平等、稳定、高校、持久的合作模式还不多[8]。影响高校和企业之间深度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作用难以发挥,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内在动力,还有就是高校办学机制障碍。


2 互利共赢的教学实习

通过互利共赢教学实习可以让学生、企业、老师、学校各方面都受益,学生和老师走进企业、接触生产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让企业得到高校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同时也提高学校和企业的知名度。

2.1 企业获益

广西大学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持,也可以从事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开发。例如在带领木材工业方向学生到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专业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针对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1.1 解决液压问题

一个利用多层压机生产中纤板的工厂, 换班的技术员发现多层压机的主液压系统同步闭合机构速度缓慢,多层压机的热压板不能快速闭合,这不仅增加了热压的时间,也影响了板材的热压质量。工厂技术人员先后对液压系统进行多次的常规检查,无法找到设备的故障原因,当班的技术员和厂领导都很焦急。这时工厂的老总想到了经常带学生来厂实习的唐老师是液压方面的专家,于是电话联系唐老师,希望能找出设备的故障原因。因为当时已是深夜,因路途较远,唐老师首先通过电话按照液压设备的故障排障方法采用排除法进行故障排除,还是找不出故障原因,在排除了液压泵、液压缸的磨损引起流量不足后, 唐老师反复追问当班或上一班是否更换过零部件,最后追踪到上一班组更换过一个原厂吸油过滤器,把过滤器拆开,新旧两过滤器的滤芯比对后发现,新的过滤器比换掉的过滤器的滤芯短,造成吸油过滤器的阀芯不能完全顶开而吸油不畅,系统输出流量不足,致使压板不能快速闭合。找到问题的关键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专业老师及时发现生产中的技术故障,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2.1.2 解决砂光问题

一中密度板(MDF)生产厂家在生产线的砂光工段出现了砂光后的MDF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砂痕,厂家不断从砂光机、原材料、生产工艺查找原因,砂痕未减,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技术员首先对砂光机进行整修、对砂光参数进行调整、更换砂带等措施,对原材料的来源、含水率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对铺装、预压、热压、陈放等工艺进行检查,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由于板面不规则的砂痕造成了产品质量下降,有的甚至成为残次品,整条生产线不得不停止生产,企业损失巨大。最后生产部门的工程师求助于经常带学生来工厂实习的广西大学林学院唐老师,通过与技术人员交流,唐老师提出两种解决方案,首先换其他厂家的砂光机进行砂光,即利用其它的砂光机来砂MDF,然后对比不同砂光机砂同一板材的结果,发现依然有不规则的砂痕;另一方案是换板,即利用同一台砂光机砂不同企业生产线的MDF,结果发现没有出现砂光问题。据此可以推断,问题在于板材而不是砂光机,根据发现的问题,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板材表面,最后终于找到原因,发现该MDF生产线,因为节能降耗的需要,回收了砂光粉尘进行再生利用,而砂光粉尘中含有硬度很大的石英砂砾, 这种因砂带磨损脱落的石英砂砾是造成MDF 表面出现不规则砂痕的主要原因。问题的及时发现为公司减少了损失。

2.2 学生受益

2.2.1 了解实践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内容偏重理论知识, 对生产实践的了解仅仅是通过播放的视频或者老师的简单介绍,这种由于学生对工厂实际生产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对理论知识很难理解透彻,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走进工厂,对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所了解,再通过老师或者工厂一线工程师的介绍以及和学生的互动提问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例如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加工方法和流程,以及人造板常用机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的操作方法。带学生进工厂进行课程实习,常听到学生的感叹“原来是这样的”、“哦,这样就好解释了”等等。课堂知识是二维的,是“平面的”,而生产线展示的是三维知识,是“立体的”。

2.2.2 扩大视野

学生通过走进企业、走进生产一线开阔眼界、积累工作经验,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无法接触到的机械设备、装置以及生产工艺流程, 在企业则能身临其境的接触和感受到。工作经验是毕业后工作中的重要因素,但这些是要走出校园通过各种实习机会来丰富。例如,在学生接触生产的同时可以了解木材科学与工程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在实习中学生会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在学习中学生会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规划自己的人生,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2.2.3 正确定位

实习是高校学生与生产接触,同时也是了解社会的机会;通过实习不仅可以了解生产方面的知识,也会对未来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有大致的了解,使学生在工厂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具体工作,从而增强理性认识。让学生提前懂得学校和职场、学习和工作,学生和员工的不同。通过毕业学生就业后的反馈,他们其中一部分同学因为对工作环境缺乏认识,在工作的开始阶段不愿意把自己当普通的企业员工来看,也不愿放下身段主动适应企业的氛围。这种由于他们求学期间对工厂工作环境的认识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工厂生活。通过在学校期间的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机会,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提前了解专业和社会、认知自我、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在就业时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要求,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具有很好的定位,可以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到工作中、企业中、社会中。

2.3 老师获益

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厂实习的同时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接触企业可以了解行业的发展、了解企业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水平,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3.1 了解企业需求

高校教师进企业,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企业的技术规范、操作流程、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等具体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补充、完善教学内容。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专业教师可以了解企业对技术、对学生具体的要求等细节内容,从而明确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实习工作。例如,人造板企业需要综合性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工艺流程,对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都应该掌握,还要对电路、液压、传动等知识有所了解。而对家具企业而言,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对设计人员而言则对手绘效果图要求比较高,能即时地表达自己想法;对生产人员而言必须懂工艺和设备。另外,企业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专业的知识不是特别看重,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要踏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团队协作的能力,还有工作态度一定要端正、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等。所以根据企业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2.3.2 提高业务水平

通过到工厂,教师可以了解本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通过在企业生产现场的直接接触,了解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差异,了解理论教学中看似陈旧的基础知识如何在具体的生产线中得以体现。通过与生产实践的对照,可以把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相联系,丰富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另外,教师本人也可以通过对设备与机器的接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亲自体验更好的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2.3.3 培养“双师型”教师

通过教学实习,让老师和企业亲密接触, 了解和参与与专业相关的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实际生产等工作,让教师在生产中去体验、感受、提高,然后把实践中的知识带回课堂。也可以和企业合作进行与生产相关的专项课题研究,在夯实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教师深入企业可加深对工厂的认知, 积累教学案例,使教师对今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更加贴近实际生产,通过企业这一平台,让专业教师成为“懂理论、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3 结语

通过互利共赢的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好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也从校企合作中在生产技术改造、生产工艺优化、设备维护、提高知名度方面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教师可以面对面地了解企业、提高教学水平、展开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得到收获,真正实现学生、企业、教师多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贺 辉)


参考文献:

[1]范伟,彭曲云.节约型社会中校企合作推动产品设计的创新[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3):106-107.

[2]李雪莲.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的典范[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12):80-83.

[3]周国炳.浅谈互利共赢条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J].装备制造技术,2010,(8):128-129.

[4]金婉珍.“深度合作、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J].知识经济,2013,(4):144.

[5]何本琼.推进校企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J].时代教育,2013,(4):49.

[6]黎勇军,周利玲.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实现互利共赢[ J ] . 文教资料,2015,(8):115-116.

[7]夏德慧,刘芳,宋波.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搭建轻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平台[J].广东化工,2011,(3):204-205.

[8]胡孙跃,余肖红,李延军.家具设计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9):46-47.


基金项目:“木材科学与工程”国家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高司函[2013]56号)

作者简介:唐贤明(1963-),男,讲师,研究方向:木材科学与技术,E-mail:txm8385809@sina.com

引文格式:唐贤明,戴大旺,陈元坤,等.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教学实习——以广西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4):100-101.


注: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年第4 期

作者:家具设计课堂 发布时间:2020.02.15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

系统化培训家具结构设计师从家具设计课堂开始

家具设计圈致力于打造卓越的家具设计师人脉圈子,为家具设计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圈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