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文 阳1 袁进东2 黄 亚3 Wen Yang1 & Yuan Jindong2 & Huang Ya3
(1.2.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本文以反映了明代苏州繁荣生活的巨制画卷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简要阐述了画卷中所绘家具的种类与数量,通过选取画卷中的几个典型场景,简要地分析了城郊乡间品戏、乡绅住宅、寺院、商贩店铺、木工作坊和士大夫住宅里的家具特色,为研究明代中后期的家具提供了有力图证。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仇英;家具;明代;苏州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which reflected the prosperous scene in Suzhou of Ming dynasty.That the types and numbers of furniture in the painting were summarized briefly,then several typical scenes from this painting was selected and the furniture characteristics that were used in the scene of the countryside drama,squire apartments, temple,traders shops,carpenter workshop and the scholar-bureaucrats’ house,which provide such powerful graphic evidence for research the furnitu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Key words: Riverside Scene at Qingming Festival; Qiu Ying; Furniture; Ming Dynasty; Suzhou
仇英,字实甫,号十洲,明代吴门四大家之一,出生于太仓,后迁至吴县。早期为漆匠, 后结识周臣,并在其门下学画,尤其善工人物、山水。后期与收藏家的交往令其开始吸百家之长,临摹前代名迹,有力地促进了他绘画技艺的提升。其中,最出名的作品便是临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此卷现被辽宁博物馆收藏。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以下简称为“仇卷”)卷长987厘米,高30.5厘米。卷角下端署名“仇英实父制”,并盖有“十洲”、“仇英之印”,可证明是仇英所作。此画卷为仇十洲在原张择端版的基础上,在保留原有画面构图方式,遵循当时苏州城清明时节的实际情况, 运用青绿平涂设色的方式,重新绘制的一幅明代版本的苏州城繁荣景象的画卷。仇卷共描绘2200多人,每个人物身份角色、动作神态都毫无雷同。如此宏伟的历史风俗巨制,展示了仇英出神入化的绘画技能,也预示着其背后蕴含的学术价值之珍贵[1]。
明式家具因其流畅简练的造型、精湛高超的制作工艺,被誉为中国古代造物的代表和杰出典范,也成就其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富含众多不同场合、不同身份所使用的家具,为我们研究明式家具留下了极为详尽的参考资料。本文将从仇卷出发,简略地探析其中几个生活场景中的家具特色。
1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的家具基本概况
作为如此宏大的生活画卷,其涉及的范围不能不提到家具。而其中主体人物为民间普通平民,因此可谓是明代苏州地区的民间家具的荟萃。所绘画卷中的家具约317件,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包含椅凳类、桌案类、柜架类、床榻类、其他类等为主(如表1所示)。
仇卷中所描绘的椅凳类分为凳类、椅类,而凳类占据整个画卷家具的24%,其中以条凳居多,主要有店铺类条凳、木匠用条凳、观戏用条凳等,此外还有少数其他用途的如弈棋、青楼弹唱。其中频率出现最多的店铺类条凳长短不一,长方形凳面居多。充分说明了这些条凳在当时的普通市民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而椅子的出现不多,整幅画卷中仅出现了14把椅子,分别有交椅、扶手椅、圈椅和灯挂椅等,在店铺内还出现了两件面板厚而长逾丈的靠背条椅。而占据数量最多是柜架类,多达146件,主要来源自店铺用柜台和架格居多,另外还有少量的圆角柜。桌类在此画卷中也频繁出现,总共占到所绘家具总数的16%,其中大多数供酒馆、茶棚等场合使用,亦有少数用于如私塾、寺院等场所。形制上多数为半桌或条桌,通体桌面较狭长,直腿方材无束腰居多。而案几类数量较桌类少,只有约12件,主要以用于书房、厅堂等地方的画案、平头案为主。除此之外,亦有少量大屏风、架子床、带有脚踏的三屏式罗汉床等出现在画卷。总体来说,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的店铺用柜架、条凳和条桌在普通市民中最为常见[2]。
2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典型场景里的家具分析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整个苏州城的风物人情,从苏州东部城郊乡村经集镇、虹桥再入城市中心区域,最后到西部城郊以水中台榭为止。整个画卷涉及了诸如戏台、婚娶和赶集等多个生活场景,场面可谓是宏大生动。每个场景各有特色,毫无雷同。笔者特意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场景,对绘制场景中不同人群使用的家具进行分析。
2.1 乡间品戏时所用的家具
此处描绘了东部城郊村口的简易草台社戏的场景。人群主要以城郊附近普通村民为主,与之对应的其使用的家具大都普通简洁, 无过多装饰,以直足方材条凳最为常见。
画中台下挤满男观众,后排有男子直接站在长方凳上,凳面长而厚,腿足看似为方材制成,两侧设有横枨。稍远的围栏外有些女子、孩童站在条凳上围观,此条凳造型简洁, 案头两端平齐,无束腰,案形结体结构,典型的夹头榫结构,形如小案。一人扛着条凳进场,准备观看社戏[3](如图1)。
■图1 城郊村头草台社戏场景
2.2 乡绅住宅中的家具
该场景主要描绘的是热闹的婚宴迎亲场面,真实地反应了明代中期后的婚俗场面。画面后部出现的小庭院,根据其注重考究的室内布置、精妙的装饰,应为乡绅住宅。其住宅内陈设的家具不同于一般乡间村民,造型精致,注重雕饰。
画面中,在庭院中二楼露天阳台上,布置着三个坐墩,露台周围则是一周朱栏。绣墩应为瓷制,表面施以青釉,配以卷云纹,秀雅大方。而在一楼,书房内摆放着一张画案,此案上设有书函、香炉、花瓶。此案迎窗而设,简洁的造型,案体为夹头榫结构,直腿安有两横枨。明代士绅书房装饰简素,陈设布置较为简单,充斥着“翰墨飘香”的气息[4](如图2)。
■图2 城郊婚宴迎亲场景
2.3 寺院中的家具
此处画面中描绘的是在河边青松环绕的寺院中,三名仕女站在大殿前焚香拜佛的场面。四处檐角上安放的脊兽次序井然,整座寺院大殿装饰富丽堂皇。主要反映明代当时寺院中的供奉用的家具情况,摆放布局上注重考究,造型上素雅,若为柴木一般加以髹饰。
图中焚香、烛台皆放置在供桌上,桌形结体结构,桌面长而宽,无吊头,无束腰,方材,带有长条形牙条,通体素雅(如图3)。
■图3 寺院祭拜焚香场景
2.4 商贩店铺中的家具
虹桥上,设有一批打着类似于“零剪绫罗”、“兑换纹银酒器”幌子的衣穿住行的固定摊位。商贩在其摊位店铺里所使用的家具, 主要以迎合其买卖需求的摆放货物诸如首饰、银器、细果的简易柜架和柜台为主。商铺家具造型较为简洁,无过多装饰,注重功能与实用性[5]。
柜台面板较厚,通体较长,高度上符合小贩的人体工学要求,无饰或辅以软饰等垂挂于其上。柜子台面上摆有形形色色的物件。在挂有“各样金银首饰”的棚内,靠虹桥边立有一圆角柜,侧面为攒框独板,做工考究又独特(如图4)。
■图4 虹桥上摊位场景
2.5 木工作坊里的家具
画卷中,屋内挂有名为“太古冰弦”和“斫琴”匾额的店铺旁是一处家具作坊。屋内一名木匠手执刨,制作春凳,后面分别摆放着已经制作完成的圆角柜和架子床。此处反映的是明代中期木工作坊里普通匠人所制作的家具,其做工精致,造型简洁利落,种类繁多。
正在被加工的春凳,形制同小榻。方腿无饰简洁木板面心。靠墙而里的圆角柜,为经典的明式圆角柜,柜门以四根抹头分三段攒框装板,底仓面板则是攒框独板,有柜膛,柜身侧脚加大,柜膛加深。底枨下又施以素纹牙板。柜内置抽屉两具。造工熟练精到,线条利落、平衡稳固。右方架子床为不带门围子的四柱床,三面围子采用简洁竖材直棂攒接,挂檐也用同样的棱格,外观更加整饬。腿足立于四角,面下有束腰,彭牙鼓腿,内翻马蹄足。整张床既简洁,又蕴含了“端活有度,繁简相间”的特色,极大的体现出明代中期时期文人的审美意境[6](如图5)。
■图5 木工家具作坊场景
2.6 士大夫住宅中的家具
门上挂有“环翠”二字的匾额的厅堂内, 布置豪华,刚好与嘉靖末年士大夫“治园亭” 的歌舞生活场景相符[7]。士大夫所使用的家具,结构上注重适宜严谨,造型上强调清雅脱俗,材质上推崇古朴自然,装饰上但对繁缛复杂。文人士大夫将其体悟自然,天人合一的心态融合在家具中,使之成为明代审美文化的典范,陶冶情操的工具[8]。
门口八仙桌上放置着香炉、花瓶等器, 后面立着一座巨型屏风。此八仙桌为有束腰结构,马蹄内翻足,面板为喷面式,面心为石面心。接着是衣着粉袍,头饰方巾的主人与访客在河水流过拱桥的廊榭里欣赏着院里的美景。右边会客厅内,布置着三把圈椅,后方一张画桌,桌上则摆有花瓶、香炉和水壶,而墙壁挂着一幅水墨兰竹图。圈椅,扶手不出头, 与鹅脖相连,背板为通体素色独板,无束腰, 足端施以步步升管脚枨。画桌面宽而长,内翻马蹄足形,为典型的明式画桌式样(如图6)。
■图6 士大夫游园场景
3 结语
仇英将明中期苏州城里的文人士大夫深宅、郊外的乡绅小院、酒馆茶棚、商贩店铺等屋内的陈设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家具考究,铺陈文雅,是为数不多的全方位、准确地还原了当时苏州城内的家具图像的绘画。仇英版《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既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风俗巨作,也是研究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和文化史的有力图证,对它的进一步研究对真实解读那时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家具使用情况、室内布置陈设是大有裨益的。
(责任编辑:贺 辉)
参考文献:
[1]苏宁.近年《清明上河图》研究概述[J]. 史学月刊,1988,(1):49-51.
[2]李宗山.中国家具史图说[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3](明)杨循吉.吴邑志 长洲县志[M].扬州: 广陵书社,2006.
[4]周京南.从明代刻本插图及绘画作品看文人书房家具陈设[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3):16-18.
[5]刘明杉.仇英《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文化[J].形象史学研究,2014,(1):113-136.
[6]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香港:三联书店,2008.
[7](明)沈德符.万历野荻编[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8]关锦锦,吴智慧.中国明式家具的结构美学与文化意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9):16-19.
注: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年第2期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