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每一种潮流趋势的背后都是人类所主导的生命的律动和生态系统进化中的悸动,它们在地理上纵横波动、在历史的长河中涤荡起伏。
在研究潮流趋势时,必须要有时空高度,即:既要对现阶段本土企业所处的历史时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要对全球格局了然于胸。
与一年一度米兰家具展同步举行的米兰国际设计周是全球设计的风向标,也是中国家具人不会错过的设计盛宴。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解读与分析。然而,我们在汲取其养料时应当带着两副透镜,即:一是潮流趋势背后的动因和逻辑,二是中国自身的国家禀赋和发展阶段。
与运营体系相对成熟、设计理念相对明晰和发展方向相对明朗的意大利和北欧不同,由于中国社会,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相对滞后,当今的中国家具业依然处于急剧震荡的爬坡阶段,产业格局与设计一方面持续在动态响应不同时段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一直在进行历史性的方向探寻和试错之中。
对这种差异的认知将有助于我们理性看待米兰展的潮流趋势和我们自身发展路径的深度思考。既不能盲目崇拜、妄自菲薄,又不能夜郎自大、刚愎自用。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依然是当今中国家具和中国设计发展的总原则。所以,一味追随米兰展和米兰国际设计周的潮流表象或把“新中式”视作当代中国家具设计的根本方向都是不足取的、狭隘的,甚至是危险的。
1.不同发展阶段的设计担当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市场、生活水平、美学取向、价值观和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设计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不同,那是供给侧与消费侧双重作用的结果,供给侧起主导作用,因为消费者只能在可见的提供物中予以选择,但是否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则是消费侧在反向影响。
如果按照昨天、今天、明天和未来作为时间维度的划分,那么前三个时段脉络是清晰的。因为昨天已经发生,已经留下了轨迹;今天自然是可见的;明天在很大程度上是今天轨迹的延伸。任何一种潮流趋势都有信号出现,也不可能戛然而止。而未来则是不可见的,也是我们最需要着力的地方。
首先,在提供物的格局与形态上,昨天是填补市场空缺的时期,产品分类比较粗犷,从单件产品到传统大套系是此期的典型特征。随后就是在功能空间、材料和风格等三个维度上逐渐细分,细分的程度与速度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成熟度成正相关。设计的主要着力点在材料和风格上,这种导向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惯性。
今天的主要特征是定制家具的崛起,从定制衣柜开始逐渐向全屋品类渗透,定制企业几乎独领风骚,给以活动家具为标志的传统套房家具企业构成巨大的挑战。定制企业的核心是标准化零部件平台的构建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产品设计本身几乎处于蛰伏状态。
与此同时,大多数传统套房家具企业只能继续通过产品风格和形态的不断流变来艰难地谋求生存。以板式家具为代表的现代风格家具一度沦陷,取而代之的是实木家具的兴起和风格化家具的蔓延,表面上看后两者似乎显得“更有价值感”,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消费者的时代性审美取向使然和现代家具的设计水平远远不足的双重作用。同时,生产性思维对材料的多元化应用形成极大的掣肘,板式家具以单一材料难以在造型上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视觉效果。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定制家具拯救了板式家具,使其获得了新生,这是由于人造板在幅面上没有实木那种严重的湿胀干缩特性,适合用作承受静载荷的平板构件,而柜类家具的围合正需要这种材料。
明天,定制家具与活动家具必然走向融合,这里不做赘述,需要时可以参考笔者在新浪家居专栏和深圳家具研发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定制家具盛极之巅便是活动家具逆袭之时》。但这种融合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要做大而全、小而全,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出路恰恰在于专业化,在于在单品类上独树一帜。家具市场永远不可能被人通吃,不断细分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规律,世界也因此而精彩。
需要补充的是按照我们对系统家具(system)、自由独立单体家具(free standing)和辅助小件(accessories)的分类。除了都需要从单一因子切换为全要素设计的通用准则之外,这三种类型的家具在产品设计的关键导向上是截然不同的,其中系统家具的关键是标准化、模数化和接口;自由独立件的关键是材料、风格、款式和CMF;而辅助小件的关键则是功能与设计导向以及碎片化的生活管理。
2.预测未来的唯一方法就是尝试去设计未来
至于未来,难以精准预测,无足够依据给出明确结论,但也非无迹可寻,情感关怀与可持续设计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前者是人类自身向往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后者是现代文明所形成的普世价值。
另外,在大概念上,工业4.0+设计体系将在未来改变乃至重组产业格局,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工业4.0不能替代设计,设计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并且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对于行业发展而言,应当关注未来研究与场景(scenario)构筑。场景构筑的目标是发展产品服务体系、社会、技术和企业的战略决策。
场景构筑涉及到社会技术系统的发展,这个技术平台能够促进系统的实施。技术和经济状况都伴随着整个过程。
可视化场景和未来幻想是一个激发战略对话的方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人员、企业和机构在不同的竞争环境、角色、语言下运转,因此他们需要一个人人熟知的共同知识信息平台。(Luisa Collina 2005)
设计活动中场景非常有用,场景构筑的方法不是基于一种可能性猜测,而是基于定性分析和因果关系的推演;场景构筑时确信未来能够被预测并且认为这种预测还不适合当下的现实环境,预测的最大特征是不确定并且不断变化。不确定性应该是这个方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议出不同的路径,这些路径也可以被反驳,这个过程能够推演出未来并且可以通过说故事的方法来表述。
当下做指导性决策的时候场景起到催化剂作用。
场景的目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把它作为进行自主创新过程的理由。
最好的场景不一定是那些可行性强的场景,而是那些推翻既定想法的场景,这些场景能够做到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有很深的洞察。好的场景能够对我们的当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最后,预测未来的唯一方法就是尝试去设计未来:设计师的作用是把未来进行可视化,这是为了刺激行动去发展“可能的未来”,并且给他们一个更高的可能性来成为事实,付诸实施,换句话说,“明确愿景”同时构筑他们。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