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广东省台山市的大江镇的红木筷子占据了全国筷子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是盛极一时,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10年来,红木筷子生产企业的发展境况由高峰滑落谷底,不能不让人惋惜。
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形的出现,记者了解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江镇的老板由于抓住了红木筷子存在的商机,木筷生产在大江镇迅速发展起来,并在国内迅速走红。
到了1995年,大江镇的筷子行业从家庭小作坊做起,发展到数家产值过100万元的厂商,生产厂房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到70—80家,这时,大江镇红木筷子生产初具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筷子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产品除了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海外。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盈利空间的减少,还有浙江、福建筷子行业的崛起,给大江镇筷子行业带来了冲击。“没有自己的品牌,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压力。”大江镇筷子协会会长伍建民这样告诉记者。虽然产品质量优于对手,但是企业拿不出响亮的牌子,有时也无法获得消费者青睐。外界的竞争,再加上大江镇某些工厂为了挤占市场,互相压低价格,形成恶性竞争,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所幸,大江镇已经意识到复兴筷子行业的重要性,于2005年10月份成立了筷子协会,一方面通过引导企业集中生产,集体发展,筷子行业共同沟通合作;另外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打响大江镇红木筷子这块品牌。据了解,大江镇为了克服以前经营分散的状况,已经在东头村委会专门划出一块20多亩的土地,以“前店后厂”的形式,引导这些企业集中发展。目前,大江镇各筷子生产企业都已经走到一起,凝心聚力,重塑筷子品牌,期待早日复兴。
(据:江门日报 编辑: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