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网授培训费
¥4800报名学习红木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传递者,其中有一项古老的工艺——榫卯结构,一直运用于红木家具的制作中,它赋予红木家具拥有更好的弹性框架,让红木家具更牢固,使用周期更长,构件之间连接更完美。今天老良红木就为大家介绍灵魂工艺——榫卯结构的发展史。
我国夏时已有了专业的木工,金属工具如青铜斧、锛、凿的使用加快了木材加工技术的进步。商、周的生活方式是席地而坐,当时已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型家具,其特点是:造型古朴,用料粗壮,漆饰单纯,纹饰拙犷。这期间榫卯有了一定的发展,开中国之先河,并为后世榫卯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细木工接合工艺有榫接合、胶接合和金属缔固物接合,间或以捆缚接合作为辅助手段。那时期的家具是将木料在简单加工后拼合形成的。现代细木工六种主要接合方法是:绑扎接合、榫接合、胶接合、金属缔固物接合、钉接合和螺钉接合,前四种在战国以前就被采用了,木业制作已有了斧、锯、凿、铲等工具,测量也有了规矩准绳。燕尾榫、凹凸榫、割肩榫结构在家具中已有运用。战国的榫接合方法主要有十四种:直榫、半直榫、鸠尾榫半鸠尾榫、圆榫、端榫、嵌榫、嵌条、蝶榫、半蝶榫、宽槽接合和窄槽接合切斜加半直榫接合、双缺接合。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的主流家具是漆家具。
从汉代出土的木制文物,可以看出当时有比较发达的榫接合。河北阳原三汾沟汉墓中出土的木椁呈长方形,长3.5米,宽2米。三壁用木板或圆木垒砌而成;洞室口用立木插封,构成椁的另一壁,椁壁四角衔接处用卯接合。椁底板的棺板用松、柏木制成。棺板之间用细腰银锭形榫接合。西汉满城墓中出土的帐钩,伴有很多铜质构件的出土,它们原是组装起来的帷帐的零件,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或长方形。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