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
网授培训费
¥4800报名学习申国家具的发展,是根据人们的起居方式变化商向前发展的。家具的功能、形制、尺寸等等方面的演变,主要是受起居方式的影响。可以说,家具的变化,取决予起居方式的变化,家具的演变是起居方式所决定的。(载于《中国家具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席地坐与垂足坐的并存交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壁画和石刻等,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起居方式发生了新韵变化。如前面图35的《女史箴图》,画中.人是垂足坐在太床上。而同时期的。嘉峪关壁画(图45一图50),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依然还在席地跪坐中进行。由此可以判断:魏晋时期,大多数人的起居还是坚守着席地跪坐,而在少数的上层人家已经开始;使用高型坐具了。
在《北齐校书图》中,出现了胡床的形象。《北齐校书图》是描绘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等人刊校五经诸史的故事。据史料记载:文宣帝在安阳集儒士校刊古籍时,嘱宫廷画师杨子华画出当时的情况。可见此图所描绘的场景和器物的真实程度。(原作失传,传世为宋摹本)
图169为北齐《校书图》。
图中坐在胡床上校刊者,便是儒士樊逊。他坐的胡床早在汉时就有记载,首次出现形象是在北魏的敦煌壁画上(详见《家具与佛教》篇),世俗生活中使用胡床,此图大概是首例。
《北齐校书图>的两组场面也告诉我们:当时的多数人依然是在榻上活动,包括陈砚和校书都足在榻上。而儒士樊逊则是垂足坐于胡床上,又一次证实了在南北朝时期,两种起居方式的并存,高型家具和矮型家具并用的事实。这是两种起居方式的交替时期。
这种交替时期,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大约延续了几百年。我们从唐画里还可看到席地坐的场景,如孙位的《高逸图》,周防的《挥扇仕女图》(图170、图171)。
但高型家具在唐代的绘画中,也时时出现,如《挥扇仕女图》中的月牙凳,敦煌壁画中《屠房图》中的高桌,唐高元珪慕室壁画中墓主人乘坐的椅子……(以上参见《家具与佛教》篇)。
以上的绘画、壁画都说明了从魏晋南北朝——隋唐,在中华大地上有人使用低矮家具和席地坐的生活方式,也有人使用高型家具并采用了垂足坐的生活方式。这是中国起居方式的交替时期。(载于《中国家具文化》)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版权声明:本站是中国红木新闻第一门户,本站只转载中央党报、新华社、中新社、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新闻门户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的文图,所转载文图不代表本站观点,文责自负。另,本站无力承担所转载文图的稿费,如需删除请及时与本站主编室联系。
家具设计课堂是国内做家具设计在线教育的线上培训机构,初入家具设计行业的准家具设计师建议在此技术提升。跟阿忠学家具设计,月薪8000只是起步!您想找一份高薪设计类的研发工作,或许家具设计课堂能帮您实现您的初衷愿景。报名学习QQ:415284424。